第263部分(1 / 4)

小說:刑徒 作者:希望之舟

公叔繚在立秋到來之前,終於抵抗不住這蕭瑟秋時中的肅殺之氣,在:衍城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劉趕回:衍,出席公叔繚的葬禮。

不僅僅劉,還有涉間、蒙疾李成等人,都紛紛趕來參加。

而叔孫通,在六月末時抵達廣武城。隨他一同抵達的,還有十幾個儒生隱士。其中最有名的,是早年間隱居在商山之中的四位賢人。

東園公唐秉、裡先生周術、綺裡季吳實、夏黃公崔廣

這四個人,都已過了古稀之年,然則精神矍鑠,談吐有度,學問堪稱高深。

關中百姓稱此四人為‘商山四皓’!

劉乍聽叔孫通介紹的時候,也不禁大吃一驚。商山四皓之名,他聽說過。歷史上劉邦曾想要更換太子,於是呂雉就讓他的兒子劉盈請商山四皓出山,一下子就打消了劉邦的念頭。

劉邦說:“太子連他們都請了出來。足以見羽翼豐滿。廢立之說莫要再提。”

由此可見。商山四皓在當時地名氣。

但劉聽叔孫通介紹說:“這四人曾經是秦朝地博士。後因焚書之事。憤而離開咸陽。遁入商山之中隱居。我費了好大地口舌。他四人本不想出山。可後來聽說要投地是唐王。就立刻答應下來。並且有聯絡了許多老秦官員。一同前來投奔王上。您如今可是大大有名。”

劉很清楚。叔孫通說地‘名’。是指他發明程公紙。創隸書文字地名聲。

秦末時期地文士。秉承了戰國儒生地高傲之氣。不會向強權低頭。

之所以二話不說前來投奔。想必就是看中了劉這程公紙和隸書留下來地名聲。畢竟這紙張和隸書地出現。有助於文化地推廣。商山四皓這四位老者會來投奔。也證明了劉士人當中。已經享有名聲。更重要地。是他四人帶來地十幾名吏員儒生。也緩解了劉+人手不足地窘境。

叔孫通隨著劉,一同來到了:衍城,出席公叔繚的葬禮。

公叔繚一輩子無兒無女,所以劉+讓劉秦以弟子的身份,充當公叔繚的子嗣。

出殯的時候,劉劉巨兄弟親自抬棺,劉秦大幡,司馬喜開路,涉間蒙疾李成等人,披麻戴孝。

從:衍城一路,登上了杭金山。

這也是公叔繚地遺願:他希望自己能葬在這杭金山上,鳥瞰廣袤無垠的九原大地。

總之,公叔繚的這場葬禮,極其隆重。

在公叔繚下葬之後,劉下詔,命人在杭金山上修築唐王陵。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習俗,從登上王位那一天開始,就要準備修建王陵。只是此前劉+覺得不太吉利,一直藉口說沒有合適的地方推託。本來,葬於關中是最好地選擇。可劉卻覺得,這杭金山也不算差。

按照堪輿學來說,杭金山是回龍穴,有雙龍環繞。

北面是滾滾大河,難免有昭王長城。兩龍環繞,屬於風水寶地劉+並不是很明白風水,但覺得日後真能葬於杭金山上,與賢人為伴,守護北疆,應該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吧

於是,隨著杭金山唐王陵開始營建,王太后王陵,也隨之確定了下來。

+夫人說:“既然我王願葬於杭金山上,哀家也要葬於杭金山,日日夜夜與王兒相伴,方為美事。”

這可不是詛咒,而是一種禮法。

王太后陵和唐武王陵,也就是劉的父親,早已戰死在單父地劉夫王陵,合二為一。

劉夫的屍首早已經化為枯骨,不見了蹤跡。所以整治衣冠冢,先行下葬,待來日與王太后合葬。

唐王陵的確定,也代表著劉氏唐國,徹底站穩北疆之地。

劉杭金山只停留了七日,便急匆匆的離去了

已被冊立為西唐王子地劉秦則留下來,繼續為公叔繚守陵。按照古法,劉秦需要在這裡守陵滿一年,才能離開。為了不耽擱劉秦的課業,叔孫通建議,請商山四皓為劉秦的老師,在杭金山授業。

劉秦此前所學,多以公叔繚為主,是法儒並修。

就能力上,劉秦已繼承了公叔繚的衣缽,學得是術;而商山四皓能力上比不得公叔繚,可是在學問方面,卻比公叔繚高明,玄儒並修,教授給劉秦的課業,也將由術,轉化為一個‘道’。

術是謀略,運用

道,則是說的大原則,大方向。

先秦時稱‘道術’,可不是後世所說地神仙手段,而是原則和運用的法則。

若論學問,劉今還比不得劉秦。

但他很高興,劉秦能夠學習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