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一句,他也是逼不得已,天下人誰都知道熹宗是個根本不負責任的皇帝,但誰又敢直接說出口呢?
蕭瀚嘆息道:“先生說了違心之言,所以才羞愧啊。”他心裡湧起一陣蒼涼的悲哀:連一向風骨錚錚的方是以都不敢在朋友面前談論一句皇帝的不是,想必那些朝廷大老們苦口婆心地規勸皇帝的錯誤時也是沒有多少分量的,難怪天啟依然還是我行我素,最後還把朝政交給了“九千歲”魏忠賢管理。如果天下間人人都敢直指皇帝的弊病,皇帝也會畏懼於天下人的群威而有所改觀吧,那樣的話或許這個暮氣沉沉即將覆亡的國家將會重新煥發起生氣來。
不過蕭瀚的想法畢竟是太過於理想主義,試想經過幾千年封建教育奴化的百姓又如何敢侵犯皇帝的威嚴,做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呢。如果百姓全有了那種民主的積極的思想,只怕這個國家也早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轉化,封建帝王早被扔在垃圾堆裡了。蕭瀚感嘆之餘,也終於明白了當年周大師所說的封建王朝興亡的關鍵通常就在帝王一個人身上的道理。如果皇帝是個好皇帝,那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如果皇帝昏庸無能,那就算前輩為他打下再好的基礎,也會被糟蹋乾淨。
第六十八章 風起 (5)
而明朝的覆亡事實上就是開始於萬曆,天啟兩個皇帝,萬曆神宗皇帝一個懶字一個貪字毀了大明數百年積攢的元氣。神宗懶。萬曆四十二年,首輔葉向高奏稱:六部尚書中,現在只剩下一部有尚書了,全國的巡撫、巡按御史、各府州縣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萬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鳳羽中的奏章中說:皇上不見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神宗能夠懶到這種地步,完全不理國是。大臣們的直言犯忌、乃至所有大臣都在罵皇帝了,也置之不理,以神宗的懶惰而言,很有可能是懶得連罰人也不想罰了。難以想象天下會有這樣令人瞠目結舌的皇帝。但事實上這樣的皇帝竟然存在。對神宗而言自然談不上什麼戰略了,想來再有本事的人在神宗面前也只能放棄努力。
神宗的貪也是一絕。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為什麼還要囤積財產呢?皇帝拿這些錢能有什麼用處呢,他要什麼就有什麼,錢能做什麼用呢。可是神宗這個皇帝偏偏愛財如命,不過在明朝皇帝中倒也不是絕無僅有的。神宗在貪這一點上一點都不懶,比今天的貪官汙吏的熱衷絲毫不遜色。在萬曆初年張居正當國之時,全年歲入是四百萬兩左右,皇宮的費用每年有定額一百二十萬兩,已幾佔稅入的三分之一。
可是張居正死後,單在萬曆二十七年的五天之內,就蒐括了礦稅商稅二百萬兩。神宗其他什麼奏章都不理會,但只要是和礦稅有關的,呈報上來,就立刻批准。神宗重用太監,讓太監作為皇帝代表到處搜刮,所收上來的錢全部放進自己的私人倉庫,稱為“內庫”。可以想象,這些有極大權力的太監出去會對社會造成多大的混亂。太監本來就是心理不正常的,現在以皇帝的名義做事,有著不受限制的權力,正是宛如出籠的猛虎。他們在將稅上繳給皇帝的同時,也要給自己積累財富,這些錢對明朝老百姓造成了極大的負擔。這樣一個在位四十八年的皇帝和他的政策,就是明朝潰爛的開始。
天啟熹宗卻沒有他爺爺神宗的兩個大缺點,說起來他還是比較聰明的一個皇帝,但這個傢伙最大的特長就是做木匠活,並且真是一手好手藝,已經到了醉心於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個木匠,倒也還稱職,可是他偏偏是皇帝。熹宗是一個匪夷所思的皇帝,他對明朝最大的“貢獻”就是重用了魏忠賢來治理國家,幾乎把所有朝政大事都丟給一個太監去處理,而自己卻去忙乎木匠活。魏忠賢是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太監,想必任何一個王朝有了魏忠賢,就只能有亡國的下場。
蕭瀚心裡煩悶,再沒有談論下去的興趣,只是對方是以道:“方先生,你手下有一個叫連雲昊的管事是吧,我看他很精明能幹,想麻煩他在善堂裡挑選出一百名十二歲以上的機靈孩子,再請一些精通關東土語及後金女真語言的老師過來,另外還要請些去過遼東熟悉地形的人,這些可以從那些採參商人們中尋找。回春堂可以給他們最優厚的待遇,我們只有一個條件,一定要幫我把這些孩子教導好。另外過幾天我還會請一些其他方面的老師給他們補充知識,這些孩子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考試,排在最後面的十人便要淘汰,最後我只需要留下十個最聰明最好學的孩子。這件事情交給連雲昊去處理,那些孩子也由他管理,辦好了,我升他為分號掌櫃。”
“大掌櫃,您這是要”方是以也是一個智慧之人,但今天他的思維註定跟不上蕭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