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想讓咱們為他守住北疆,就要他給咱們多送些軍糧物資來。
看來劉表對江南軍攻宛城早有所料啊!倒是讓咱們不知不覺的入了他的圈套!他若是不送上足夠的軍資,咱們最多就是放棄宛城,不幫他守這個城就是!”
信服的張繡連連點頭,可是還是疑惑的問道:“可是軍師,就算是劉表送來軍資,咱們也不可能守住宛城啊!聽說敵軍有些適合攻城的利器,讓他們登城如履平地呢?”
躺在溫暖的被窩裡,賈詡翹了一下頭,輕笑道:“那就將那些利器提前毀去!讓敵軍無可依仗就是。少將軍,這一戰成敗,就要看你的了!”
再思索片刻,賈詡將心中的計劃完善一遍,才對張繡解說了一番。
終於明白過來的張繡最後問道:“可是軍師!你為何不將五千大軍,全部都埋伏在陽人城外的山中。那裡才是真正地勢險要,適合伏擊敵軍之處啊!”
此刻的賈詡怕張繡自作主張,造成計劃失敗。雙方的兵力懸殊之下,可沒有再戰一回的機會。只能耐著性子對他細細的解說。
“少將軍,敵軍能在荊州一地如入無人之境,統兵的主將必然是深通軍事。行軍中必然會派出大量斥候,以搜尋大軍的道路兩側。
陽人的軒轅山地勢險要,他們更是會嚴加搜尋。若是我軍派出的人太多,必然不易隱蔽。若是被敵軍提前覺察我軍的埋伏,這仗就不戰而敗了!
而我軍的軍馬還能裝備兩千騎兵,但是騎兵並不適合山地做戰。
不過等敵人過了地勢險要之處,必定陣形大亂。此時少將軍再帶騎兵加以突擊,有少將軍的武勇,剛剛放鬆下來的敵軍必敗。
再說讓士卒們埋伏在山裡,與敵混戰,想要殺光他們根本是不可能。所以伏擊的三千將士是以破壞為主,讓敵軍沒有攻城的利器就可以了。
而你所率的騎兵,務必要將敵軍的主將斬殺!只有如此,才能讓江南軍停下來。”
來到宛城沒有幾日,對軍中的物資與馬匹數量,都已瞭如指掌的賈詡,卻是分派的井井有條。張繡這才放心的鬆一口氣,轉身安排手下備戰去了。
這才有了郭嘉在派出大量斥候探路,感覺安全之後,還會使後軍中伏的原因。
因為一開始,胡車兒等將率領著三千士卒,根本就沒有埋伏在山路邊。直到郭嘉的中軍過去之後,才趁著兩軍的間隙悄悄的運動到了埋伏之處。
星火營的斥候們再精銳,又哪裡會想到,這世上還有人能針對江南軍,設計出如此精細的計謀。敵軍的伏兵在險惡的山路上不打先鋒,不打主力,傾全力只為了攻擊輜重後隊。
至於高順的前軍,更是在最危險的路段無驚無險的透過之後。卻在剛到山外的平地放鬆休息之時,遭遇了敵軍騎兵的突襲。
雖然算起來,前軍的陷陣營士卒因為裝備精良,總的傷亡並不大。但是在士卒心目中幾乎是不敗的高順被打成重傷,對士卒們計程車氣卻是影響極大。
老於算計的賈詡,卻是牢牢的算到了人性中的習慣思維。讓一世聰明卻還略顯年輕的郭嘉吃了個大虧。這也是愛兵行險著的郭嘉,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失敗。
直到這時郭嘉才察覺到宛城之內有異,趕緊派出大量的斥候才探聽到。宛城在上月底被劉表悄悄的送給了張濟叔侄,雙方已經結為同盟。
而張繡的軍師賈詡更是在最近封鎖了訊息,而有些輕敵的郭嘉,還等著與城中的守將交接宛城。有心算無心之下,這才成功的伏擊了江南軍。
結果是江南軍主將重傷,攻城器械被毀。無奈之下,郭嘉也只能長嘆一聲,向著孫策發出了請罪的告急文書。
當孫策知道,這主使之人是賈詡與張繡之後,反而大喜過望。根本沒有絲毫想要責備郭嘉的意思,反而對他誇獎了一番。
讓他寬心領軍,不過要吸取這回的教訓。畢竟敵人並不都是泥捏的,行軍作戰,偶爾的冒險是必須的。但輕敵大意之下,終究是要吃大虧的。
打發走了信使,孫策喃喃自語道:“這個老奸巨滑的賈文和,果然滑溜之極!張公說他在獻帝出長安之時,他還在隊伍之中,後來就突然消失不見。
原來已經溜到張繡的地盤上去了!難怪了!看來他早已算到李傕等人會反悔追擊,為自己安排好了後路呀!果然是個保命高手!佩服,佩服之極!
誰能保證在被李、郭的追兵所殺的,超過一半的王公大臣裡,一定不會有自己的一命呢?所以這個時候走人才是上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