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還要告訴你的幾個弟弟!他們多了一個哥哥!你們要一生相守互助才是。”
劉基本也是聰明過人的才能之士,自然明白父親的意思。不說陸康今日所言,等若是挽救了劉家於危亡之前的恩情。就以孫策對陸遜的看重,往後誰照顧誰,還不一定。
劉繇剛一從頹廢中恢復了清醒,做出的安排,就已經是佈局長遠。能做到一州刺史,果真不凡。劉基在對父親的佩服中連忙應是。
雙方既是兄弟之情,只要劉家子弟能付出真心善待陸家。明理的陸遜必然同樣會做出相應的回報。這就是兩個世家情誼的開始。
而此刻的陸遜突然明白,這是族爺爺在拼著命,為自己的家族做的最後一絲努力。只想能讓兒孫們肩頭的擔子輕些,再輕些,日子過的好些,再好些!而且爺爺做到了。
儘管陸康已經很努力,但他那如同風中朽木的老邁身體。終於還是沒能支撐過興平二年的年關。一次稍稍激動的行動,就讓他再也支撐不下去。
雖然還有一絲的遺憾,就是不能看著兒子長大成才,但他的心卻已經平靜了。
數日之後。陸康的葬禮,不但是在舒縣的江南軍將領們全體參加。全郡上下更有無數的軍民自動趕來,為這個昔日的廬江太守送行。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足足排出了十幾里長。
更有無數的百姓在自家的門前,痛哭著為陸康焚香祭拜。畢竟如今廬江的官員百姓,除去了遷入的數萬山越,大多都曾是陸康的屬民。誰又不曾受過這清明的老太守的好處呢!
陸康在廬江十幾年,雖然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但他真正的做好了一個太守的職責。在這亂世之中給了生活在廬江的百姓,一個不用捱餓的平靜生活。
他的主動投降,更是讓廬江免於了戰火,雖然後來的孫策做的要比他更好。但淳樸的百姓們是不會忘記。曾經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平安生活的好官,永遠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