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1 / 4)

小說:重生孫策 作者:西門線上

等若是將如今的世家子弟做官的機會,完全與那些寒門子弟均分,讓他們共爭了。

如此一來,對天下眾多的讀書人是天大的好事。不過只怕大漢各地的世家,未必能接受這樣的離經叛道的選官方式!

大人,屬下說句犯上的話,且看那曹孟德暗中釋出的求賢令,尚且引得兗州上下動盪不安。

若不是呂布實在太過無能,行事過於魯莽,失卻了本已得到的世家支援。兗州都險些換了州牧。

屬下知道大人的江南軍之悍勇,但江南軍雖然天下無雙,如今也未必就能與天下所有世家為敵。主公冒然施行科舉之法,對江南的將來實在是太過於冒險了!大人還請三思,三思啊!”

對於這個能破格任用自己的總督大人,深感知遇之恩的陳群是真正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可不希望自己剛剛投靠的主公,馬上就遭遇不可挽回的失敗。

必竟科舉一出,簡直就是直接向著大漢世家的全體宣戰了。而且此時的世家,實力還是太過強大了。

孫策當然明白陳群的苦心,對他能全心為江南軍的未來考慮,很是高興。

笑著說道:“長文果然不愧是才子之名,居然如此短短盞茶時間,就能想到科舉中的關鍵問題。真是不錯。本總督沒有看錯了你!”(未完待續。。)

第二六零章曹操提親

被孫策一再的誇獎,讓陳群的臉略有些發紅,趕緊躬身拜謝。

“不過長文還是多慮了,一個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為了更好的管理這個天下。不論是秦皇,漢武,當初設立這樣的舉薦制,都是為了利於朝廷的管理。

期間,他們也是不斷的在改變舉薦制的細節,完善著其中的功能。但如今舉薦制已經過於陳腐,如今你看這天下的官位,都已經掌握在了各地的世家手裡。

這才會導致天下的分崩離析,各地大世家更是順勢成了劃地而治的諸候。那些真正有本事的寒門士子,卻只能做別人的附庸,而發揮不了多少才能出來。

這天下,是時候加以徹底的改變了!想要抗拒變革的人,必然會被這歷史前進的腳步碾的粉碎!”

這一刻,孫策的語氣突然變得無比的強硬,沒有人能阻止更先進的科舉制度在江南的推行。

看了震驚的陳群一眼,孫策臉上綻開了微笑:“當然,我們會一步步的來!這第一批應試的考生,只接受身在江南,或是自願投效江南的書生們報名。當然也可以是由世家推薦而來。

但不論是誰,策論與能力考試是一定要進行的。一個對當今之世,沒有明確認識的人,他又憑什麼做好一個管治一方的父母官!

好了,長文,情況就是如此,你且回去好好想想如何防止作弊,及對其相應的處罰。之後。龐士元會去找你。本總督相信,這餘下的五個月裡,你們能做好此事!”

看著陳群有些心神不屬的離開。周瑜知道,兄長當初早已與自己談過的科舉考試在江南一地的推行。已經是勢在必行。這對於如郭嘉一般的真正有才的寒門書生,無疑是極大的好訊息。

這表示他們再也不用委屈自己,只能去投靠某個世家,做一個小小的書吏,主薄之類的輔助文官,再費盡心力慢慢的向上爬升。

而且很多人甚至努力了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混到個朝廷承認的一官半職。

但從明年春季起,只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想要出仕,就都能被當地的官府看到。

深知歷史的孫策卻是明白,科舉在歷史對國家的利用人才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它催生了大漢朝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更是直接構建了唐宋領先世界八百年的輝煌文明。

如果不是後來明朝的朱熹老頭。為了迎合皇帝愚蠢且懶惰的統治,創造了僵化、古板的八股文。大大的束縛了讀書人活躍的思想,大漢必然還能繼續領先世界發展的腳步。

關於科舉,孫策與周瑜已經做了十分仔細的探討。知道當今天下,世家的勢力還是十分的強大。並不適宜立刻直接全面實行。

就連向來強勢的曹操釋出的求賢令,還是有些半遮半掩的進行。雖然如今在江南地方實行科舉的阻力已經很小,但孫策還是不打算大張旗鼓的舉行這世上的第一次科舉。

而是將這考試的範圍做了一些限定,只要再過上幾年。科舉出身的官員掌握了實權,有了充分的經驗之後。再考慮向江北。那些中原的老牌世家進行滲透,分化。

加上有曹操半明半暗的已經實行了數年的求賢令鋪墊。那時世家的阻力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