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好了你的家眷與令公子們的出路。你不思感謝。還要埋怨我家主公嗎?你這叫不知好歹!
正禮啊!你還是目光短淺了些,你總不能為了自己的仕途,斷了孩子們的前途吧!再說,只是收了你的軍權。你還是揚州的刺史大人。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何況幾位公子皆是聰明伶俐之人,不好好培養。毀了他們一生,那實在是可惜!你這個為父之人。未免太狠心了!
你還是好好想想,幾位公子是一世做童子、奴僕,還是學有所成,一鳴驚人的光大你劉家的門庭,皆在你這個父親的掌握中!你自己選擇吧!”
說到最後,李儒的語氣中已經帶上了絲絲的冷意。不論是江東軍還是這天下的什麼人,絕不會為敵人培養出成才的孩子。
一聽李儒提到自己那幾個最心疼的兒子,劉繇的心中最溫情的地方也被觸動了一下。自已常年在外做官。特別是這兩年,全力與袁術爭揚州,根本沒有精力再去照顧家人。
幾個孩子卻沒有學壞,特別是長子劉基。年方十三歲,卻是如同一個成年的大人一般,很好的做到了一個長兄的職責。使劉繇免去了養不教的惡名。
對於家人,孩子,劉繇的心中是有著十分的愧疚的。能讓他們得到當世明師的教導,這無疑是最好的安排。若是平時就是劉繇親自出面,也未必能請到這樣的師傅。
對於劉繇的家事,跟隨劉繇多年的孫邵也是十分的瞭解。他更清楚,能得到當世兩位大儒做老師是個什麼概念。拉住了還想要說什麼的劉繇,去一邊勸解。
這對於劉繇一方來說,是一個最好的結局。原本眾人都還在擔心,孫策軍會如何處置自己這一班人。眾人想到了無數可能,卻誰都沒有料到孫策居然能讓劉繇繼續做刺史。
雖然沒了軍權,有些遺憾,可是大家本來就不是為了打仗才來的揚州,也沒有幾個做大將的材料。乾脆將軍事交給別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此劉繇的一方也能專心治理州境。
片刻之後,劉繇等人在經過一番低聲的爭論,終於被眾人說服了的劉繇,邁著有些僵硬的腳步,回到孫策的面前。面對無法戰勝的敵人,服從也是最好的選擇。
何況,按李儒的說法,這個結果也不是不能讓人接受。
對於這些有做官經驗的文人,目前的廬江、丹陽卻是最為需要的。孫策幾人商量之後,早就決定一個也不會放過。只要軍權在手,也不怕他們翻上天去。
對劉繇等人的低頭,李儒笑著說道:“好,正禮兄,往後大家就都是同僚!都是一家人了,還有長緒,是儀你們的家人也都要被集中起來居住。
另外將你們的孩子也送到太守府的書院中,與公子小姐們一起學習。將來也好學有所成,有個前程。”
對於送兒子進書院這一點,孫邵卻是大喜過望。他原本可沒有想過,說穿了自己只是大人手下的一個幕僚而已。自己的孩子居然也有資格進入書院學習。
這表示孩子將來就比其他人在出仕上多了一份資本,這可以他這個不成器的父親的起點要好的多了。能讓自己的孩子的人生有一個好的開始,怎麼能不讓做父親的欣喜若狂。
至於讓家人做人質這一條,反正決定投靠了江東軍,眾人就沒有再想過要輕易地背叛。
留在太守府中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的還能更舒適些,又有什麼可抗拒的。(未完待續。。)
第一五四章袁術發火父皇息怒
感謝好友老馬司徒與古啊的打賞。還有祝賀古啊健康回來!大家健康的習慣要保持啊,呵呵!
終於處理完收降劉繇降兵,與軍中的事務,孫策等人回到了自己的營中。卻在中軍大帳裡,看到了一個絕沒有想到,會出現在此的人。
數日之前,壽春的將軍府書房中。難得出現在書房中一回的袁術,居然高坐主位上。他的左手邊立著的正是日漸成長起來的兒子袁耀。
書房中還肅立的,正是一群袁術最親信的謀士與將領。紀靈等人自然不會少了一個。橋蕤與孫策已是翁婿關係,這兩年卻是被袁術刻意的疏遠了,此時居然不在其中。
反而是衛士出身的張勳,立在將領們的一處。雖然與他們交往密切,但他的心中還是比較忠於袁術。必竟是袁術親自將他提升到這個將軍之位。
對於他這個曾經的衛隊長,袁術還是十分的信任,也就不存在疏遠了。
正在稟報著各處最新情報的是長史楊弘,看得出他這半年來的日子過得很是滋潤,一張臉也開始變得肥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