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有功,再按軍規行賞就是!”
主公如此吩咐,兩人都是心服領命。正議論間,眾將也都得勝回營,蔣欽新得一得力手下,心中高興,卻是主動上前為眾將引薦起來。
眾將相互介紹完畢,紛紛上前向主公報喜。果然如孫策所料,此次不但收穫了三千駿馬,還在笮融的中軍找到了價值億萬的金銀財寶。
喜訊連連報上,豐碩的戰果,讓孫策笑的幾乎合不攏嘴。給今晚出戰的眾將每人一份重賞。至於眾將的具體的功勞大小,自有各自軍法處的隨軍書記們負責上報。(未完待續。。)
第三十七章修行新規笮融的意外
而眼下最讓孫策頭痛的,卻是那笮融營中帶回來的千餘名尼姑了。其他那些和尚,不論是否老弱都好安排,只要不是七老八十的爬不動的,將他們直接充做屯戶就是。
不做事的光頭是不能要了,必須全部還俗。畢竟,和尚們除了所謂的勸人向善,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從事生產,而這些人在唸經之外一有空閒就會開始動腦筋,想要收刮土地與財富。
看唐宋之世佛教昌盛之時,一般地方上最大的地主都成了寺廟。佛教完全成了一些私心膨脹到極點的人,最有利的斂財機器。根本沒有了一絲慈悲的本意。
而那些寺廟裡的主持之人,更無不是世上最精明的勢利眼。一雙眼睛只會盯著香客們的貢奉與衣著的華麗與否。
道貌岸然的主持們口中念著佛號,私下討論的最多的,卻是彼此今年又收了香客們捐獻的多少香火錢。
而且對信徒們的宣揚,只要你在佛祖面前捐的錢財多了,你就是善男信女,就算贖了你犯下的罪。反之你就是對佛的信仰不夠,會引得菩薩們怪罪。
若是你從廟裡拿了什麼東西,那就算是下輩子也要加倍的償還。
完全偏離了佛教原本教人修心、修性且慈悲為懷的本意!
在這種廬江大發展,到處都急需人手的時刻,孫策怎麼可能養上那麼一大批,吃乾飯的閒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