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2 / 4)

小說:黑旗 作者:飄雪的季節

個歐洲軍事強國在這時代的軍事學術都是遠遠落後於時代的,他們堅定地相信進攻是取得勝利的唯一方法。

而且隨著時代的演進,老朽的貴族們越來越把軍事學界引入了歧路,在一戰之前,他們沒有任何人能摸到現代戰爭的門縫,德國人在1914和1915年無數次組織數萬人規模的密集方陣突擊,但是他們只能收穫無盡的屍堆。

俄軍總司令宣稱一切軍事理論書籍都是歪門邪說,因此他甚至沒有看過其中的任何一個,英國Kitchener元帥根據他在殖民地作戰的經驗,認為有沒有大炮對戰局沒有任何影響,甚至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都是如此老朽,Hugh L!Scott將軍是1914到1917年的美國陸軍總參謀長,在1916年(!)的某一天,他以鄭重的語氣對他的助手說:“我常常聽到年輕人在說什麼馬恩河會戰,這個馬恩河會戰是怎麼回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是誰和誰打?”

而法國人則是這條岐路上走得最遠的人,他們在一戰前的1913年頒佈新的野戰條例,開頭便是:法國陸軍,現已恢復其傳統,自今而後,除進攻外,不知其他律令。

至於他些軍事貴族為法軍制定的作戰準則(與同一時期德國、俄國的作作戰淮則相近),則有六點。

1。如何取得勝利?答案是進攻!永遠是進攻!只有進攻才能帶來勝利。

2。如何進攻?答案:用不著考慮敵人的部署和敵人的意圖,進攻者只要知道1點,敵人在哪裡?一發現敵人後,就應當立刻發起攻擊,其他全不用考慮!

3。什麼是勝利之本?是先進的武器還是兵力上的優勢?答案:都不對,取得勝利最重要的是軍人堅強的意志,是毫不動搖的對勝利的信心。

4。步槍和機槍哪個重要?答案是步槍,因為步槍容易攜帶!每個人可以攜帶一支!,而機槍笨重,步槍可靠而機槍經常出故障,而機槍最大的缺點是浪費子彈!!所以雖然一戰爆發是法軍每個團只有4挺機槍,許多團隊仍然認為機槍太多了,在訓練是他們經常將機槍留在營房裡!,同樣道理,我們法國軍隊也不需要大口徑火炮!

5,如何發動進攻?答案:以團為單位密集隊形!肩並著肩!,軍官在前領隊,士兵們一律步槍上刺刀,前進!用刺刀指向敵人胸膛!

如果讓他們考慮核戰爭,他們在經過仔細研究之後,取得肩並肩的刺刀衝鋒是取得核戰爭勝利唯一有效辦法。

但是這一套戰術即便對付已經老朽不堪的清軍,也有幾次碰到硬骨頭,至於黑旗軍,法軍的刺刀衝鋒雖然有成功的範例,也有在懷德府望村那樣撞得頭破血流的失敗例子。

在中法戰爭中最著名最關健的一次刺刀衝鋒,是鎮南關的法軍一四一團以四個連隊向著據守長牆的清軍,兩個連對付側翼的清軍,兩個連隊從正面衝鋒,但是他們面對著是嚴陣以待,幾達二三萬人的清軍,這次戰鬥意味著絕望的攻擊。

結果法軍戰死軍官四名,負傷軍官一名,士兵戰死二十七名,負傷五十七名,總共有八十九人失去戰鬥力,這四個連隊損失了總兵力的五分之一,而且在潮水般的清軍反擊下立足不足,一路潰敗下去。

但是法軍在這一次失敗之後,終於在鎮南關立足,他們在兩天之內損失了兩百五十八名官兵(約損失了十分之一的兵力),而這一次無畏的刺刀衝鋒相當於他們在鎮南關損失兵力的三分之一。

現在他們的面前是大約一千五六百名黑旗軍和大量的迫擊炮、速射步槍,而他們的兵力稍稍處於劣勢,但是他們的十門直瞄火炮可以提供全面的火力支援。

而且四個連的刺刀衝鋒面對二三萬清軍的堅固工事都能完整地撤下來,而且這些清軍還包括了馮子材、蘇元春統領的精銳之師,這說明當時清軍的戰鬥力已經退化到一個相當難堪的程度,但是也說明在機槍沒有出現之前,他們在炮兵支援之下的集團衝鋒還是具備很大威脅。

而波滑也很快就給指揮前鋒的貝傑少校以最大程度的支援,一個法國連隊再次增援上來,現在前鋒擁有了十三個步兵連隊,雖然在起初的對射之中損失了接近兩百人,但是他們擁有著過千名士兵可以投入戰鬥。

一個步兵排被拉到大堤上進行抵近射擊,另外八門火炮在兩個步兵排的掩護之下也一路推進到大佛廟,波滑將大部分的彈藥都增援給了前鋒。

準備進行堅決進攻的命令已經傳達到每個人的手裡,所有計程車兵都默默無聲,他們取出了乾糧,趴在地上貪婪地品嚐,他們知道這很有可能是最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