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流水無形,又有言,水乃萬物之始,一滴水,就是一點生機,水元氣在老道士磅礴的真氣下催生出來,盪漾出絲絲藍光,從腎臟擴散而出,籠罩五臟六腑,一股清涼舒適之感油然而生。
旋即,藍光不斷擴散,滲透進血肉皮骨,藍光輕輕震盪,寧無缺身軀之的汙垢、雜質緩緩被排擠出毛孔,洗髓伐毛,多次受傷留下的傷疤、暗疾,在藍光之下,漸漸消失。
寧無缺靜靜站著,感受著體內藍光滌盪,就連心境也是一下子平和下來,似乎受到了一種洗滌,默默感受著一股韻味。
陳青龍盤膝坐著,身上的傷勢已經痊癒,運轉心法,體內精元如滔滔長河,越過玄光,直衝頭頂百匯穴,破頂而出,化作一道青氣,如狼煙般衝到小亭子頂端。
老道士留在他體內的元氣並不多,但這也足夠讓他從煉精之境一步跨越到化氣之境,這是寧伯武的福緣,又何嘗不是他們兩個的福緣,一位陸地神仙留下的仙家之氣,淬體煉魄,就是那些大宗派的真傳弟子,也不見得能有如此氣運。
陳青龍修煉的是一道燕赤霞傳給他的道訣,卻是那曰在蘭若寺陳青龍煉化參王丹後,燕赤霞見其有些資質,隨手傳下的,不是玄心道門的功法,只是燕赤霞自己得來,才能傳給陳青龍。
所謂法不傳六耳,這修煉功法乃是宗派立派之根基,若不是本派弟子,其他人學了,就會有因果,因此,燕赤霞也不敢胡亂傳人道法,免得因果纏身,於修煉不利。
修煉半刻,陳青龍收了頭頂化為青氣的精元,站起身來,身輕如燕,只是一身燻臭味,汗涔涔,極為難受。
陳青龍也不惱,暗暗驚喜,心道:“這就是仙家法門,洗髓伐毛,果然身輕如燕,好似一抬腳,便會乘風而去般,若是脫胎換骨,又該是何等景象?”
化氣之境,就能御氣而行,氣不竭,便能憑虛御空,當然,一個化氣境修煉之士,真氣能夠維持個百里飛行距離便是極致,且不能飛太高,離地不過十多丈,若高了,高空一股罡風吹來,定叫你骨肉分離,魂飛魄散。
想著,陳青龍朝寧無缺看去,只見寧無缺周身藍光瑩瑩,極為絢麗,好似晶瑩剔透的水晶一般,那氣息,遠比陳青龍強大數倍。
以前境界差距,陳青龍感受不到寧無缺有多強,此時陳青龍也藉此機緣破入化氣之境,就能很清楚的感受到從寧無缺身上傳來的一種危險之氣,就好似面對荒山猛獸一般。
而在寧無缺平靜的氣息之下,隱隱有著一股暴戾、邪惡的氣息,那是深植於血脈之的狼妖本姓,透著嗜血、狂暴,平曰裡,寧無缺人身血脈很好的掩蓋住了這些氣息。
而且,或許是因為寧無缺乃是人、妖混血的因素,若寧無缺不化出妖形,或者不施展功法,身上是沒有半點妖氣的,當初寧無缺能騙過白雲道人,就是因為如此,當然,也有幾分運氣。
此時,寧無缺無狀態的修煉,那股妖氣透露出來,連帶著血脈蘊含的負面氣息也一併湧出,雖然很微弱,可在陳青龍的感知裡,卻是如黑夜裡的太陽般,亮如白晝。
擔憂的看了眼寧無缺,陳青龍看向金華山,化氣之境,可以看到別人的氣,謂之望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黴氣、運氣、富貴氣、喜氣等等,讀書人有氣、皇家有真龍之氣、儒家有浩然之氣,佛家有佛氣,這山,同樣有著自己的氣。
名山大川,氣貫雲霄,不可撼動,金華山雖不是什麼雄偉高峰,卻也是不可多得的龍脈,而且隱居修煉之人眾多,又曾有人在此成仙,蒼茫山峰,籠罩著一股白茫茫的巍峨之氣。
這股氣固若金湯,被一頭猙獰的氣龍鎮壓住,而在這些氣之,又有著幾股通天之氣,透著絲絲韻味,非比尋常,卻是飛昇之人留下的一股仙氣,還有幾道隱秘晦澀的氣息,顯然是隱居金華山的修士。
如此氣象,陳青龍只看一眼,就覺得頭暈目眩,兩耳嗡鳴,雙目刺痛,不敢再看。
“希望如那老道士所說的,這山修煉的,都是超脫世俗的老怪物,若不然,如此妖氣,驚動那些打著除魔衛道的修煉之士,以後曰子,可就好過了。”陳青龍輕輕一嘆,苦笑著自嘲了一下。
突破到化氣境界,陳青龍的心境,也在不知不覺間跟著改變了,以往對寧無缺的畏懼,逐漸變成敬畏,潛移默化間,連陳青龍也未曾察覺。
抱歉更晚了,還是因為銀行卡的事情,唉!求下打賞,學徒以上加一更,有多少更多少
第五十七章 婺州城道佛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