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率低下等大量問題,國家自去年開始就連續發文要求對鄉鎮企業調整、整頓,各級zhèngfǔ也積極響應。
“這臺整經機什麼時間買的?”在車間,葉之然看了看生產裝置,指著最大的一臺機器問道。
“和這些織布機一起,都是四年前買的,因為費用緊張,當時是向嘉南織造廠買的淘汰下來的半新機器。”胡偉忠回答道。
“總共花了多少錢?”
“二十臺織布機花了一萬二千元,整經機四千五百元。”胡偉忠回答很麻利。
葉之然點點頭,看來胡偉忠對廠裡的情況非常熟悉。而據葉之然之前對他的瞭解,胡偉忠確實對紡織廠的業務比較熟悉,也有點技術,在鄉鎮企業裡算是個人才。紡織廠效益不好,主要問題應該在銷售和布料的質量環節。
而這二點這幾乎是鄉鎮企業的通病。
馬豔麗跟在葉之然身邊也饒有興趣地看著車間的情況,她問旁邊的柳萍:“柳書記,這些裝置停機多久了?”
柳萍用眼神和胡偉忠交流了一下,回答道:“有些rì子了,布都壓在倉庫,沒賣出去,不敢再織。”
“那沒有活,車間裡的人怎麼辦?”馬豔麗接著問。
“怎麼辦?回家種田唄。”車間裡一個長得有點猥瑣的中年男子突然接過話頭。
“劉阿火,鄉領導參觀工廠,你多什麼話。”未等葉之然作反應,胡偉忠嚴厲地瞪猥瑣男一眼,斥責道。
劉阿火身子一縮,有點怨恨地看胡偉忠一眼,不再出聲。車間裡其他幾個工人就一起轉頭望著劉阿火,鄙視他。劉阿火的臉sè就慢慢的青一塊紫一塊起來,有點敢怒不敢言的樣子。
“放了,織布車間就留幾個修理工。”柳書記見狀輕聲地回答馬豔麗的話。跟在後面的銷售科長和技術科長也贊同柳萍的話。
大家邊走邊看,來到製衣車間時,葉之然意外地看到幾十個女工在忙碌地裁剪、縫紉,不禁問:“這些衣服主要銷往哪裡?”
“主要在鄉供銷社的店裡出售,百貨公司進不去的。”胡偉忠回答。
“做的什麼服裝?”
“中老年人穿的衣褲,主要做秋冬季的。”胡偉忠對答如流。
“銷路好嗎?”葉之然看了看車間,大約有四五十臺縫紉機,中間是一排長條桌,女工們縫紉的、裁剪的、拆線頭的、裝拉鍊的都不說話,但不時有人瞟一眼葉之然,瞟到胡偉忠時則流露出厭惡的神sè。
胡偉忠搖搖頭,說:“我們的衣服主要賣給農民,沒幾個大錢可賺,廠裡的業務主要是織布,現在布賣不出去,就死蟹一隻了。”
其他廠領導紛紛點頭不止。
“廢話,產品賣不動,任何企業都會趴下。”葉之然對他腹誹了一句,問:“廠裡銷售科幾個人?”
“銷售科一共四個人,都是鄉下出來的,看起來人模狗樣,在廠裡屁話一大堆,進了城就成了戇大,話也講不完整。”胡偉忠嘆口氣,搖搖頭。
到了紡織廠會議室,葉之然、胡偉忠、銷售科長餘阿毛、技術科長周曉和馬豔麗、柳萍圍坐在會議桌前。四個男人就是四支菸槍,抽得火星閃亮,滿屋的煙霧燻得馬豔麗呲牙咧嘴,咳嗽連連,四十多歲的支部書記柳萍久經沙場,倒是沉得住氣,不為所動。
“我們接下來開個會,車間我都看過了,在業務不足情況下,裝置保養得不錯,車間也很清潔,胡廠長在管理上抓的還是比較緊的,是有能力的,這點先要作肯定。”葉之然做個開場白,抬眼看看四個廠領導,見他們連連點頭,表示贊同自己的話,接著說:“但廠子的情況擺在這裡,織布積壓在倉庫,賣不動就沒有錢維持運轉,大家都要動腦筋想辦法。這樣吧,胡廠長先介紹一下情況。”
胡廠長就把基本情況說了一遍,紡織廠近三百職工,在馬石鄉辦企業中規模算是很大的。三百職工都是本鄉的農民,沒啥技術,只有少數的維修工接受過簡單培訓,生產依靠技術科的人指導,遇到問題請國營廠的“星期rì工程師”解決。
“工人一個月多少收入?”聽完胡廠長泛泛介紹,葉之然問一個比較關心的問題。
“平均每月三十五元左右,每月發十五元錢,剩下的年底一次xìng發。”
三十五元工資在鄉辦企業也不低,葉之然自己的工資也就一百多元,他又問:“都發了嗎?”
“去年年底的錢發了一半,錢不夠。今年活少,平時只有六七十人上班,上班的十五元錢都發的。”胡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