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號美製威斯康星級主力驅逐艦的伴隨下密切地關注水下的形勢,暮然,“高雄”號聲納控制手放下監聽器激動地對聲納長作出比劃,又點了點自己面前的控制器。
“繼續監聽,我立即來協助跟蹤”,聲納長明白他的意義,指示他繼續監視,加強分離聲源。自己也開啟監視器切換到控制手的螢幕上去,幫助分析資料。
“這是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一種聲音,應該說不是任何一類現役美英系列的潛艇,甚至連歐俄都不是。不過我還是可以肯定這是一艘巨型潛艇”,放下監聽器聲納長對正站在旁邊緊張關注自己的副艇長解釋到。
“也就是說,這是一艘不明國籍的潛艇?這個,也不小啊”,至少也是25000噸左右的大傢伙不是英美系列的潛艇也不是歐俄的,那末這是誰的呢?跑來幹什麼?
噪音太小了,這還是被自動剔除了海洋背景以後放大了30倍的情況,顯然這是一艘高技術下的新型潛艇,不過看起來對自己的態度並不怎麼友好,雖然還沒有作出攻擊性反應卻正在以低速向南移動,而南面就是自己的先遣編隊。
“主動發射攻擊定位聲納,警告對方不得靠近”,這是沒有辦法的選擇,不就一艘潛艇嗎?在敵友未分還是先定位做好攻擊準備為好,“招呼我們的潛艇馬上包抄過去,還有,右鉉反潛導彈三連發準備”。
“是,發射攻擊定位聲納”
“右鉉反潛導彈三連發準備,完畢!”
“高雄”號甲板上的“雹雨”反潛導彈撤下防雨布,三連裝450毫米口徑的魚雷發射器調整好狀態,隨時準備給海面下的幽靈來一個致命一擊。
水面下,連續發射出去的測距聲納準確地擊中在不明潛艇的外殼上,也把包圍的命令傳達給了正在旁邊遊弋的中方潛艇那裡,附近地區的3艘“白鰭豚”級常規攻擊潛艇立即轉向大迂迴包抄過來,準備截擊水下目標。
“對方沒有任何反應!還在繼續順水流飄過來,速度不到4節,距離不到35海里,請示,我們是否應該攻擊?”,聲納控制員向陣位上的主官發出詢問。
“幹!反正我們已經警告過了!!”,值班副艇長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要是再讓這個巨大的東西繼續靠近的話就可以越過自己的陣位直接向南面的編隊發動攻擊,“反潛導彈三連發,方位,右鉉75度,放!”。
隨著攻擊命令的下達,“雹雨”反潛導彈接連從甲板上撲騰著被彈出發射器,在天空劃出一條條亮線飛向西北面的預定戰場。與此同時,兩架“天鷹”反潛直升機(卡…77C)也從兩翼前出並丟擲拖拽式聲納開始進行搜尋。
區區不過35海里的距離對於“雹雨”來說最多也就50來秒的時間而已,攜帶常規戰鬥部的“雹雨”是專門對付美式攻擊核潛艇的,先以冷發射方式彈出發射筒,啟動火箭發動機後直接按照預定方位撲到潛艇前大約700到1000米的距離上入水,再以大約55節的速度引導魚雷戰鬥部去攻擊。
這種這種方式從20世紀90年代被美國人採用以後一直都在持續發展和完善中,一來可以儘量地減少敵人的反應時間和反魚雷干擾手段的釋放,而且魚雷戰鬥部入水以後的速度很快,也是現在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種反潛方式。以前美國人並不在意歐俄中的發展,那是因為他自己有強大的海空軍力量,對方的潛艇和水面艦隊不可能到這麼近的地方來從容發射,可是戰爭開始後美國就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自己的潛艇在地中海上伏擊三方艦隊的時候就常常被這種反潛導彈擊毀,感覺上頗為頭疼,卻一直都沒有發現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氣泡中高速前進的魚雷戰鬥部以55節的速度狠狠地扎進了潛艇腹部,在三枚反潛導彈的關照下,絲毫沒有反抗的龐然大物,幾乎一聲未吭就被撕裂為數截,繼而,爆炸聲從海下猛烈地向四周散佈出去,全部被正在繼續監聽的“高雄”號接收到了。
“確定目標已經擊沉,訊號完全消失——”
還是繼續進行反潛巡邏吧,也只有這樣了,至少也非常順利地擊沉了美國人的一艘攻擊潛艇,也是大功一件。
情況上報給旗艦以後,“高雄”號上多數官兵還是有些疑問,這簡直是沒有道理的事情啊,擊沉對方是肯定的事情,可對方竟然全然沒有任何的反應,既沒有試圖逃跑也沒有進行干擾對抗,隱隱約約就覺得有很大的陰謀在裡面。
然而,就在他們繼續思考問題的時候,剛才的誘餌目標被擊沉的同時,被美國人關閉核動力裝置後捆綁在已經到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