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都不一定找得到,這又是怎樣的血淚家族史?放下手裡的茶杯,夢幻般地向對方解釋自己的身份,“以前,就在150年以前,日本並沒有井上這個姓,武夷山~也就是井上家族的根,我們是1908年才遷居日本的。”
“哦,原來是這樣,也許我和井上先生還是同鄉呢?我的祖籍是黃崗山”,不自覺地就在潛意識裡面對井上有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印象,而且話也說得很玩笑,全然沒有他鄉遇老鄉的激動和感慨。李欲曉是真有點生氣了,呵呵,到了現在就上門來說自己是中國人?以前幹什麼去了?就算你們是原來的臺灣人,就算你們祖籍是武夷山的,難道抗戰以後不能回中國嗎?難道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還不能遷回來嗎?
“哼——”,長嘆一口氣,微微搖了搖頭,知道對方沒有說出口來的問題。難道真的以為一個家族就這麼好遷移嗎?光是遷居到日本,就讓我們20年都沒有恢復元氣,抗戰後拖家帶口的幾十個都回來餓著看內戰啊?臺灣戰爭以後以後就更加沒有辦法回來了,我們在經濟上根本就離開不了日本了,我們回來又幹什麼呢?何況,90年代我們家族在大陸本來就有合資企業。
“其實,說句高攀的話,李主任,我們不應該僅僅是同鄉,應該這麼說我們還應該算是同族才對,如果李主任祖上一直都是住在黃崗山的話”,依然很平靜,井上端午是這樣來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