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為第三次海灣戰爭,懸殊的軍事實力,讓大家相信,伊朗,不過是2003年伊拉克的翻版而已。
但是,美國人低估了大多數愛好和平國家的反應。從2007年12月開始,首先是沙特、其次是土而其,接著是阿富汗,卡達先後反對美國人從本國領土攻擊伊朗,最後連美國佔領下的伊拉克都爆發了反對美國打擊伊朗的運動,同時沉寂了將近1年的抵抗力量突然爆發,短短60天就發動了110多次針對美軍的自殺襲擊,最後伊拉克也在民意的壓迫下表示美軍不能從伊拉克攻擊伊朗。因此,當12月27日戰爭爆發時,美國人只能從科威特和航空母艦上開始戰爭。呵呵,當然,科威特狹小的地域不能容納這麼多的軍隊,美國人30萬地面部隊在整個戰爭期間有7萬人在來回撥動和尋找落腳地。
戰爭的程序是出乎意料的,當2007年12月27日凌晨第三次海灣戰爭中的第一枚炸彈落在德黑蘭政府大樓後2個小時後伊朗人就發動了反擊,美國國內出現了全面的網際網路入侵,130家銀行,整個郵政系統,9家電話電報公司被侵害,完全依靠網路生活的2億美國人突然間發現電話、電視、廣播被截斷,郵政中斷,飛機坐不了,火車坐不了,銀行取不出錢或者帳戶上多出了幾千美元。整個的美國處於完全的混亂中。當然,美國海外公司也遭受了同樣的待遇,據我估計,伊朗至少出動了2千人進行網路戰,給美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最少是500億美元,間接損失據戰後的評估是約損失了2%大約5000億美元。
其次,伊朗人成功地侵入了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導致戰爭期間發射的3000枚巡航導彈中有18%掉入了大海,31%打在了戈壁中,剩下了還有2%改變了航向落在了科威特頭上,只有大約50%的擊中了預定目標。一時間,美國的巡航導彈成為了國際軍事界的笑柄。
不過,美國人的軍事實力畢竟還是很強大的,到1月31日,美國人佔領了伊朗40%的領土,伊朗軍隊被迫退往西北部和東部,但伊朗的7000萬人民並沒有消沉,紛紛拿起槍積極打擊美國人。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軍事行動期間美軍有約8000人傷亡於人民戰爭的泥潭,又陷入了第二個越南。
愚蠢的美國軍隊在伊朗發生了屠殺戰俘、侵犯平民的行為,據統計,美伊戰爭期間,美軍發生了107起針對平民和戰俘的暴行,1300名平民、192名戰俘被虐殺,同時還發生31起強姦和性虐案。美國,又一次讓文明蒙羞。
同時,伊朗成功地隱藏和儲存了實力,2008年2月4日,經過改進的彈道導彈、反艦導彈和“基洛級”潛艇在戰鬥機的配合下成功的突擊了美航空母艦戰鬥群並重創了“林肯”號航母,擊沉重創各1艘巡洋艦,擊沉2艘驅逐艦。美國人還損失了34架戰鬥機,一架E…9預警機,1300人受傷,320人死亡。
這場戰鬥,打破了美國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勵了伊朗人民和伊朗軍隊打擊侵略者的勇氣,當然,這也鼓舞了基地組織計程車氣,美國人不僅要打這場區域性戰爭,還要在全球面對突然復活的基地組織的襲擊。
到3月1日,損失慘重的美國人在國內和國際的反戰聲浪中被迫停止了進攻。經過調解,美國人最終於2008年8月21日全部撤離伊朗。
戰爭結束後,美國僅保留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軍事基地,在中東處於全面退縮時期。而依據隨後的中、歐、俄及中東國家的秘密協定,歐洲獲得了沙特70%,中國獲得伊朗80%的石油分額,而俄羅斯人則控制兩國剩下的石油份額。
美國人在這場短暫的第三次海灣戰爭中損失慘重,出動了強大兵力卻沒有獲勝反而損失了大量軍事裝備,經濟損失約80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因為,從這時起,全球範圍內針對美國、美國人和美國利益的襲擊一浪高過一浪,在我看來,這是美國霸權消亡的起點,而不是惡夢的終結。
最重要的是,由於中、歐獲得了相對穩定和廉價的石油,美國人以石油遏制中、歐發展的手段被打破了,中歐的經濟爆發僅僅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則飆升到89美元並長期維持在80美元左右,大家知道,美國是建立在汽車工業上的國家,長期的高額油價使美國國內老百姓不堪重負,當然這給日本的打擊同樣巨大這,最終導致了第二次太平洋戰爭。
這場戰爭後,臺海關係獲得了緩解,2008年3月國民黨在馬英久的帶領下重新取得了政權,12月立法院選舉也取得了相對多數,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