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隔音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既即使屋裡的聲音再大,外面也不會聽清裡面在說什麼,這就防止了在討論的時候,會影響到其他房間的人,也可以防止有人偷聽。在這裡,可評古論今,當然,是在講評人的引導下有序的進行的。
門面的裝修,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由於處在街角,我將店門設定在了客流量大的那一面。我將店門設計成了一個翻開的書的模樣。門上的牌匾上,只有一個大大的“評”字。這樣一來,一眼就可以看明白,牌匾與門相應,形成了“評書”兩個字。在門的右側,則掛了一個小牌子,上書“評書樓”三個字。
我想,將店名用這樣的一個小牌子掛在門的一側的,在這個時代,可是僅此一家了。
客流量少的那一面,我則在二樓的窗子間隔處置上了三個大字“品文堂”,並且將二樓窗外的這面牆裝修得華貴且有品味,讓人一看,便知這是貴族活動的場所。
其次要準備的,是人才。
人才,千金難求,所以對於人才的招聘,我格外下功夫。
招賢納士。所謂重金之下,有店員,有監工,也有賢士。
店員做一些力工以及服務生的活計,監工是中層的管理人員,賢士,則是評書的編纂人。
店員和監工到是好招,只要將錢給足,招聘廣告打好,便會有不少人來應徵。
最難招的賢士。所謂賢士,也就是那些讀書人。所以對於那些不好招的書生,我用了單獨的招聘廣告。委婉的話語,將這些書生高高捧起,再說出我們招聘的目的上升到“書,為天下而評”的高度,來應徵的人竟是不少。
人招夠了,就該篩選了。
首先,我進行的是監工的選拔。
對於監工選擇,是我最重視的,所以對於這些人的考察,也是最花心思,最嚴格的。
在面試那天,我給應聘監工的人每人一份問卷,出了五道前世的面試題,從多方面考察他們的能力。
第一題,為什麼下水井是圓的?——細節性。
第二題,農夫養十頭牛,只有十九隻角,為什麼?——全面性。
第三題,假設你站在銅鏡前,抬起左手,抬起右手,看看鏡中的自己。當你抬起左手時,鏡中的自己抬起的似乎是右手。可是當你仰頭時,鏡中的自己也在仰頭,而不是低頭。為什麼鏡中的影像似乎顛倒了左右,卻沒有顛倒上下?——是否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