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3 / 4)

將那十幾起冤案,盡數糾正,平復冤屈,關押的開了釋,流放的發文召回,強行錯判了財物的,也都一一追回發還。又將此間事宜整理成折,上奏御前。果然皇帝龍顏震怒,斥責徐空良翫忽職守,愧對朝廷,將其革職抄家,交由刑部查辦,又暗下了一道密旨,意思是自徐空良身上掘出些榮親王謀反的罪證。奈何這徐空良雖是榮親王的表弟,卻因榮親王那信不過文臣的秉性,於他所謀知曉的也就極其有限,能供出來的皆無足輕重。

但於刑訊之間,他倒另翻出一樁事來,乃是前番謹妃趙氏的侄子謀取朝廷功名,其父趙同鈺串通主考、禮部尚書宋康安,聯合作弊,竊取試題,倩人代考之事。其時,徐空良任副考,宋康安打通關節時,也曾打點過他,故而知曉。此刻為求保命,也就供了出來。

事至此時,當真是牽出蘿蔔帶出泥。刑部聽聞這供述裡,竟牽扯到一位尚書,兩位國戚,不敢怠慢,慌忙上折報與皇帝。贏烈收了摺子,自然怒不可遏,下旨嚴查。

此事關係朝廷威信、皇室顏面、科考公正,非同小可,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會審。大理寺卿張炳仁、都察院左侍御史李十洲並刑部尚書孫紹中,同審此案。先是都察院查訪捉拿一併涉案人犯,這世上也就有這樣巧的事兒。當時與趙文廣代考的,竟是李十洲昔日的同窗。

這人姓葉,號叫做兩淮,是個不第舉子,雖有名士之稱,奈何家徒四壁,兩袖清風,家中將他送入京城已是傾盡所有,再無力量供其在京城的吃住盤費。這人平日裡便只靠在街上賣些字畫,代寫些文書過活。怎料,臨到科考將近,家鄉遭災,父母無以為繼,只好一路討飯進京投奔於他。

他無力供養,又是個窮秀才的酸脾性,不肯受人接濟,便是在李十洲這等好友跟前,也不肯低頭下氣。就在此時,趙同鈺聽聞他的名聲,借了些關係,尋上了他,要他替子參考,允諾中不中舉,都以重金酬謝,並先與了五十兩銀子。葉兩淮正在艱難時候,又自謂便是中了舉,那走馬上任,請客擺酒的錢也拿不出,便點了頭。他腹中本有材料,才學與李十洲只在伯仲之間,取個末等功名並不在話下。果然一試即中,金榜題名。

這葉兩淮卻是個有些心機的,知曉此事無論成與不成,這趙家只怕都饒不過自己,一出考場便即帶著父母離了京城,遠逃而去。趙氏聽聞此事之時,只恨的連連頓足,卻也不可奈何。此時,他聽得昔日好友已貴為都察院大吏,又奉旨查辦此案,便帶著一應證物進京出首。

李十洲忽得此人,如同天上落下一般,連忙在都察院堂上問訊。葉兩淮口齒清楚,將此事一字一句的說了個明白,又將當時往來字帖、趙同鈺抄錄出來的科舉試題一併拿出。有此二物,此案已是鐵證如山,那字帖一經驗證,正是趙同鈺的字跡,而不串通主考,斷無事前取得考題、混入考場行替考之事。刑部立即便將宋康安、趙同鈺、趙文廣一干人等收監下獄,擇日開審。

審案這日,趙同鈺、趙文廣、宋康安、徐空良並葉兩淮五人,在堂上各懷鬼胎,先是趙家父子並宋康安一口咬死並無此事,指責徐空良與葉兩淮栽贓陷害。進而李十洲將葉兩淮前番所呈證據拿出,當堂公示。趙家父子與宋康安無話可說,又開始窩裡反的狗咬狗起來。宋康安稱此為趙家父子逼迫所致,趙家父子則反說是宋康安自送上門,索取賄賂。這般在公堂上辯駁了一番,那宋康安是個心中有鬼的,他早年在工部任職之時,有些貪墨事宜,為謹妃拿捏了把柄,不敢與趙家父子狠命相爭,唯恐一時撕破臉面,抖出舊事,罪上加罪。那趙氏父子,也知此刻已是辯無可辯,便都俯首認罪。卻均不肯帶出謹妃。原來趙文廣也罷了,趙同鈺卻是心中明白,謹妃若在,他趙家或許還有翻身之日,如若謹妃也敗了,那趙家也就一敗塗地了。宋康安為自保起見,自然也是緘口不言。

張炳仁、李十洲與孫紹中見案情已然清楚,便即下了結案陳詞,因這幾人除卻那葉兩淮,一位是朝廷重臣,另兩位是皇親國戚,倒也不敢擅專判決。當下,三人商定李十洲起草,將此案鉅細無遺的書成奏摺,上奏於皇帝。

贏烈收到摺子,見此案人證物證俱全,已是無可翻案,便即下旨:宋康安、趙同鈺、趙文廣行賄納賄,因私舞弊,革職抄家,發配充軍;徐空良翫忽職守,瀆職枉法,又行作弊一事,流放邊關,無詔不得回京;葉兩淮,代考舞弊,本應一同流放,然因其檢舉有功,特赦其罪行,逐出京城,滿門三代不得再行參試。

此案落定,朝裡一氣兒去了兩位重臣,一位國戚,眾臣子心中均各自明白此為何故,見皇帝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