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的制海權,否則哈爾西的艦隊將只有被毀滅。
經過充分的準備,軸心國集團開始了全面的反攻。哈爾西率領著由軸心國最後的四十五艘航母組成的混合艦隊駛出愛琴海,向著鐵血軍艦隊駐紮的班加西港駛去,他們將以自身為誘餌攻擊對方艦隊,以便將對方艦隊吸引到靠近北部的海岸附近來,讓陸基飛機實行絕殺。
早在數天前,彭德超就注意到了衛星照片上的異常,在西大陸南岸,軸心國所控制的各個軍用機場都忙碌了起來,大量飛機被從北方抽調到南方,彷彿要有什麼大的行動一般。
果然在幾天之後,哈爾西的艦隊就出航了,他們剛一出港,在高空中進行偵察的黑羽式戰略偵察機就發現了他們,在合成孔徑雷達的照射下,那麼龐大的海軍艦隊根本無所遁形。
在得知對方主力艦隊已經出航之後,彭德超還重新調閱了最新的衛星圖片,他發現在愛琴海西岸的諸多港口已經變得相當空曠,而這些地方一直都駐紮哈爾西艦隊的港口。
在確信對方的主力艦隊已經全部出港之後,彭德超也命令鐵血軍艦隊出港了,但是為了保險起見,他沒有要求馮鉅的艦隊出港迎戰,而是讓他們作為第二梯隊,隨時準備進行增援。
馮鉅也察覺到這次行動非同小可,他立刻透過無線電通知了位於南部軍區的蔡廷元和地中海軍區的高弘,讓他們嚴加戒備。兩人接到訊息之後,也知道情況嚴重,他們立刻起飛了自己的偵察機,對當面敵人進行嚴密監視,同時命令所以機場進入一級戰鬥準備。
帶領著龐大的艦隊行駛在無垠的大海上,此時剛剛晉升為海軍元帥的哈爾西也滿手是汗,他的心中完全沒有必勝把握。當初意氣風發,被他認為是不可戰勝的航母艦隊,現在看起來卻是那麼弱小。
哈爾西與尼米茲是好友,在大戰之前,他們也是最為堅決反對開戰的將領,實際上儘管在戰前海軍的優勢最為明顯,但以尼米茲和哈爾西為首的海軍將領們,卻是最激烈反對開戰的一群人,因為他們很清楚海上的作戰沒有任何僥倖可言。
陸戰或許可以利用崎嶇的地形,利用各種特殊氣候以弱勝強。但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戰鬥就是硬碰硬的對決,任何一點技術上的優勢都有可能被無限的擴大,轉化為超越數量優勢的勝勢,而技術優勢卻恰恰是中華帝國最為擅長的地方。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著絕對的數量優勢,他們依然很清楚軸心國集團的艦隊是無法戰勝中華帝國的,尤其是在這個制空權決定製海權的時代,有著密佈於東大洋上的海島機場,中華帝國已經先立於不敗之地了。
儘管兩人反對開戰,但他們並非不識大體的人,在政府宣佈開戰之後,他們還是全身心的投入了戰爭之中。尼米茲在襲擊珍珠港的戰鬥中一戰成名,但隨後他卻被海軍部的官僚們束之高閣。由於他的正確意見沒有被接受,造成了波士頓帝國整個遠洋艦隊的覆滅,現在哈爾西面臨著同樣一個艱難的選擇。
如果退守愛琴海,將地中海的制海權拱手相讓,的確可以保住這支軸心國集團最後的主力艦隊,但那樣的情況下,失去制海權的軸心國陸軍將處處受制,他們的生存空間將被慢慢壓縮。等到陸上被北約盟軍全部佔據,哈爾西的艦隊就只剩下投降一條路了,當然除非他願意和雅曼海軍一樣選擇自沉。
而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哈爾西現在所做的了,用自身為誘餌,依靠陸基飛機的力量,爭取重創或殲滅中華帝國的海軍艦隊。儘管哈爾西很清楚這樣的可能性很小,但讓他躲在愛琴海中,慢慢的看著己方敗亡,他寧願轟轟烈烈的死在戰場上,這樣才配得上他軍人的職責。
軸心國艦隊在駛出愛琴海之後,將航向偏轉西南,直奔班加西港而去。此時的鐵血軍艦隊已經從班加西港和附近的幾個港口中起航,組成四個航母編隊向著軸心國艦隊迎了上去。
四架龍目2型預警機早早的就升上了高空,他們在十六架旗魚3B型電子戰飛機的伴飛下,以扇形結構向著四面八方而去,有源相控陣雷達全力開機,將大片海域和空域納入了搜尋範圍。
陸基的鷹眼式雷達機早已起飛,它們遠遠的飛在哈爾西艦隊的前方,為他們進行遠距離的偵察。這種由B29轟炸機改進而來的雷達機航程很遠,在地中海巡邏是綽綽有餘的,它們以五百多公里的時速,向著南方飛去,同時雷達全部開機,搜尋著海上的情況。
鷹眼式雷達機對空搜尋距離是一百二十公里,對海搜尋更是隻有七十公里,這還是在眼下這個沒有電子干擾的時候,而早在三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