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東仔細回想柳河堤工業園工程帶給父親的‘滅頂災難’,也因為它的暴發,父親早早結束了仕途生涯,這一事件受到牽累的人還有區委書記向國民,本來97年3月東陵市人代會召開期間,向國民是呼聲很高的副市長競選熱門人物之一,但因為這一事件的牽累,向國民也黯然淡出仕途。
父親雖說是向國民一手提拔起來的,但他並不是向國民的親信嫡系,關於這一點也因為父親本身權力的侷限讓他暫時達不到被向國民倚重的地步,在1996年前後,區委真正掌權的核心層領導都在黨委這邊,除了黨委書記,還有六個副書記,這樣繁冗的官制在90年代後期的某些地方政府班子裡發展到了極至,直到2004年中央提出‘減副’決策之後,才逐漸把黨政權力劃分出來。
在這之前,以議事形式存在的‘書記碰頭會’幾乎取代了黨委‘常委會’的決策職能,什麼事都在書記碰頭會上敲定了,再上常委會‘研究’無非是走一個形勢過場,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了。
多數省、市、地委、區委、縣委,黨委副職都在五至六名左右,算上正職六七個人,已經超過了常委總數的一半,一般來說,地方班子常委9至11名,或11至13名,黨委‘書記們’形成的書記會議,完全把權力集中在了‘黨委’,至於政府,就是常務副職不掛副書記,話語權也甚微。
父親戚華陽是四個副區長之一,排在末位,連常委都不是,嚴格意義上講,都不算區領導,名義是上副區長,但說話沒多大份量,拿你當領導看的人也不多,除了分管工作這一片,但就是在這一片裡面你也說了不算,上面還有位‘副書記’分管著文化意識形態,根本輪不到你來做主。
所以從權力的層面上分析,父親只能算是向書記這邊的站隊者,卻不算是向書記的臂佐之仕。
現在出了事,父親就有可能成為‘替罪羊’,官場上太多這樣的角色了,很可悲,也很無奈。
“曉蓉啊,要相信黨委、相信政府,我們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害群之馬,關於市紀委帶走華陽同志做調查,組織上也開會研究了的,另外我也相信華陽同志經得起考驗”
向國民也知道戚華陽的兒子在住醫院,但他做為城區政府的一把手,也不會輕易的去看望什麼人,現在戚華陽的給市紀委帶走了,這關係到他向國民的仕途前程,不來探看一下人家還在醫院治病的家屬也說不過去,至少要做出一姿態,我向國民不怕流言蜚語,該幹什麼我還幹什麼!
方曉蓉也是上午才得知了丈夫給市紀委帶走的訊息,她大驚失色,慌忙跑去了區委找領導,於是,就有了向國民書記親自來城區醫院看望戚華陽兒子這一幕,在車上,他和方曉蓉說了這些話。
不過方曉蓉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小女人,她所謂的‘大驚失色’也極有限,主要是她太瞭解丈夫的為人了,她不認為丈夫會一栽到底,如果不是丈夫的臭脾氣太倔,有些問題她是可能解決的,但這涉及到了夫妻感情和家庭內部的深層次矛盾,一直以來丈夫‘剛傲不屈’,結果混到現在還只是個副處級幹部,這一輩子,他的仕途也別指望再上多高的層次了,黃金的發展間段早就揮霍殆盡了。
向國民心裡也暗暗對戚華陽這個老婆有點看不透了,換過一般人的妻子,聽說丈夫給紀委帶走的話,只怕沒進了區委的大門就哭稀嚇壞了,事實上方曉蓉沒有這樣的表現,她來找自已多少還帶了些不滿的‘質問’,當然,向國民也知曉戚妻的脾氣,她是區裡領導層官員妻子們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性子開朗兼有潑性,但不是不講理的那種,大面處還真的是能讓人下了檯面的。
早聽說戚華陽這個老婆是京城人氏,但沒有人知道她是什麼背景,不過這一點也不用再證實了,如果方家真有些背景的話,他姑爺戚華陽何至於混到這等地步?48歲了還在副處級上不來?
“東東是個好孩子啊,92屆我們東陵市的文科狀元,我聽華陽說,東東剛畢業回來可沒準備去城區二中當教員,但是二中的邵康卻一直盯著你家東東,去求了華陽多次,才把他要去二中的,誰能想到東東又攤上了怪病,唉!最近東東的情況還好吧?”入了醫院,向國民開口又問。
“謝謝向書記的關懷,東東象是受了什麼剌激,生活方面也能自理,近些日子越來越正常了,但就是不開口說話,誰也不搭理,醫院也查不出什麼原因,我本身也是醫生,對他這種症狀也沒遇見過,準備讓他出院回家休養一段時間,等過了年看看情況再說吧,您大可不必專程來看他”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