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撓椎。”
。?三言訛虎:
。猶三人成虎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身寄虎吻:
。謂把身子置於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生龍活虎: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潑有朝氣或文章生動有力
。?談虎色變:
。《二程遺書》卷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原意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後以“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投畀豺虎:
。謂將壞人投飼豺虎。表示深惡痛絕
。?為虎傅翼:
。給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長惡人的勢力
。?為虎作倀:
。傳說被虎吃掉的人,死後成為倀鬼,虎行求食,則為虎前導清道。見《太平廣記》卷四三○引唐裴鉶《傳奇?馬拯》。後因以“為虎作倀”比喻做惡人的幫兇
。?畏敵如虎:
。害怕敵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司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懼怕到極點
。?握蛇騎虎:
。北魏高祖崩於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訃聞,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至魯陽,乃發喪行服。時咸陽王禧疑勰有異謀,停在魯陽郡外,久之乃入。謂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元勰恨之,曰:“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元勰的字)握蛇騎虎,不覺艱難。”見《魏書?彭城王勰傳》。後以“握蛇騎虎”喻身處險境
。?熊據虎跱:
。比喻群雄割據的形勢
。?燕頷虎頭: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將、勇士
。?燕頷虎鬚:
。形容相貌威武
。?羊落虎口:
。喻處於險境,有死無生
。?羊質虎皮: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楊虎圍匡:
。《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後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養虎傷身:
。飼養老虎,自傷其身。比喻縱敵留患
。?養虎自齧:
。比喻姑息敵人,終致損害自己
。?養虎自遺患: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
。?一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以肉穡Щⅲ�
。比喻白白地送死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引虎入室:
。猶言引狼入室
。?引虎自衛:
。比喻依靠惡勢力來保衛自己,反會招來禍患
。?鷹瞵虎視:
。像鷹和虎一樣兇狠貪婪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鷹揚虎視:
。如鷹飛揚,似虎雄視。形容威武奮勇
。?鷹揚虎噬:
。如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