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3 / 5)

小說:十二生肖戾氣轉 作者:圈圈

。?雕虎焦原:

。《屍子》:“中黃伯曰:餘左執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谿,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調虎離山:

。比喻為了便於乘機行事,設法引誘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斷蛟刺虎: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餓虎撲食:

。形容動作迅速而猛烈

。?餓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

。?放虎歸山:

。比喻放走敵人,貽患無窮。語本《三國志?蜀志?劉巴傳》“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放虎遺患:

。謂放掉老虎,必留後患

。?放虎自衛: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從虎,雲從龍: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後因以“風從虎,雲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

。?馮河暴虎:

。猶言暴虎馮河

。?鳳嘆虎視:

。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甘冒虎口:

。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狐虎之威:

。比喻權勢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後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畫虎不成:

。“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略語

。?畫虎不成反類狗: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畫虎刻鵠:

。①《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後以“畫虎刻鵠”比喻好高騖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假虎張威:

。猶言狐假虎威

。?降龍伏虎:

。使龍虎降服馴順。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後漢書?方術傳下?徐登》“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李賢注引《抱朴子》:“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又引《異苑》:“趙侯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神異下?涉公》:“能以秘呪々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後常以“降龍伏虎”比喻戰勝重大困難

。?鯨吞虎噬: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多比喻吞併土地財物

。?九關虎豹:

。比喻兇殘的權臣。語本《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酒虎詩龍: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拒虎進狼:

。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踞虎盤龍:

。猶言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駿波虎浪:

。形容迅猛洶湧的波浪

。?苛政猛於虎:

。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比猛虎還要兇殘。據《禮記?檀弓下》載,孔子過泰山時,遇一婦人在墓旁痛哭。問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於虎。但她還不願遷離此地,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聽了,對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