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方如來同一個心,無兩個心,阿彌陀佛的心與釋迦佛的心相同,釋迦如來的心與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無量佛都是一個心,返觀眾生心,個個不同,因為眾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會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謂觀自在?對機說法,對病落藥,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觀法,背菩提心觀法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縛,離菩提心觀色,便著色,為色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聞聲,便染聲,被聲音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嗅香,為香所染,為香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講話,著了語言文字,亦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覺觸,昧著了觸,為觸塵所縛,不得自在,過在何處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觀一切法,著一切法,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觀心,心明法空,於一切法得自在,故觀音菩薩的‘觀’字,不是叫我們觀法,若觀黃金,可能起盜心:觀色則著色,觀名則求名,所以要離境-離三界之境、離六塵之境、離人天之境、還有,離目前之境,而觀自己的心,觀心則無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於一切法得自在。
大悲懺內,觀音菩薩雲:‘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觀音菩薩觀心,於一切法得自在,故名觀自在。
普門品雲: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於火坑得自在。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於水得自在。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於王難得自在。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於怨賊得自在。
觀音菩薩不但於種種難得自在,於貪嗔痴三毒亦得自在,亦令受持觀音菩薩聖號的人得自在。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友-於求男求女得自在。
但供養觀音菩薩,與受持供養恆河沙菩薩的功德相同-所謂一多自在。
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於一切身得自在。
有些人把‘觀自在’解作觀自己所在,那自己又是甚麼?自己要認識自己,自已是眾生:只緣眾生迷了佛,識得眾生便識得佛,不是佛迷了眾生,度了眾生便無迷,不迷便見佛,佛是眾生所成,一定要認識眾生,猶如饅頭、水餃,為麵粉所成,是故一定要認識面粉。
下文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如何照見五蘊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發現。自己就是五蘊,五蘊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蘊所覆,便不能認識自己,所以人人唸佛,也不識得唸佛是誰,因為被五蘊所覆,因此要加般若力,所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但這個‘深’字很重要,大乘稱為深般若,小乘稱為小般若,我認為這個深般若是大乘的般若,般若必定深,我們唸佛,佛從何處出呢?
你要看!
越看越深,絕不容易看到底,所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我們看這個唸佛是誰,亦無有來處,惟有看他從那個地方出,就從那個地方直看下去,諸法無有來處,是故看不到來處,若有來處,如來便不是無所從來,而是有所從來,既然如來無所從來,佛號亦無所從來,既無來處,便是深,是故甚深般若無底。雖然看不到佛號從何處來,但已入了另一世界,而這個濁惡世便空了,無論你看甚麼,看唸佛是誰、看自己拜佛、看自己講話、看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切法都無來處,甚深!甚深!故般若稱為深般若。
有些有善根的人,坐禪時身體空了,他使驚恐起來,切不要驚恐,身體雖然空了,但心還末空嘛!身體空的時候,心便現出來,你再看這個心,心有無量的妄想,你便看這些妄想,無量的妄想不生,那時你的涅盤心便現出來,所以在深般若中,觀音菩薩說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就是眾生,五蘊也就是自己,各位若想認識自己,你自己就是五蘊,蘊即蓋覆之意,五蘊蓋覆佛性,菩提心被五蘊所覆,一定要空了五蘊,菩提心才現出來:我們現在這個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稱為道心,可以說是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