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有力,一雙虎目是炯炯有神,身披黑色盔甲,左手按著腰間的寶劍!
餘化龍道:“眼下姜子牙這老匹夫已經拿下三關,這西周大軍可謂是勢如破竹,節節勝利,眼下他大軍兵臨我潼關關前,他軍馬有五六十萬之眾,眼下關中將士也就十五萬而已!我怎能不擔心呢?”
餘兆上前道:“爹,我潼關佔據扼要之地,易守難攻,我們父子在這關口駐紮多年,我們佔據了地理優勢,怕他作甚。”
餘達道:“二弟說的有理,爹,既然姜子牙的大軍已經來了,孩兒願意打頭陣。請兵出戰,去會一會他們!”
餘化龍點了點頭,道:“既然來了,我們要是蜷縮在關內,一定會遭人笑話,達兒,你帶兵五千,叫陣姜子牙,看看這老匹夫有多大的能耐。”
餘化龍雖是有些擔心,但是在兩軍交戰面前,卻不畏縮!(未完待續。。)
259:潼關折二將
餘達領兵五千前往周營叫陣,訊息傳到帥營內,訊息一到,姜子牙麾下立刻站出了一位將軍。
太鸞站出請兵道:“末將願意前往。”
這太鸞本是鄧九公手下的先鋒官,也是驍勇無比,當日鄧九公在青龍關喪命,鄧九公手下舊將,以太鸞為首,可謂是浴血奮戰,抱著對鄧九公的報仇之心,舊部猶如天降神兵,著時重創了青龍關將士。
姜子牙瞭解一些太鸞,知道他胯下一匹烏騅馬,手中一口開山刀,可謂是所向披靡,屢立戰功,以前在鄧九公征討西岐的時候,太鸞就曾勝了南宮將軍。
姜子牙道:“好,太鸞將軍,本將軍給你五千人馬,出戰迎敵餘達。”
太鸞拱手,道:“末將領命。”
太鸞領兵五千來到了陣前,看著商紂陣前一位魁梧大漢,太鸞一提馬韁,來到陣前。
太鸞道:“你就是餘化龍的大兒子餘達嗎?”
餘達道:“正是本將軍,你是何人?”
太鸞道:“本將軍乃是武王麾下太鸞是也。”
餘達一皺眉頭,道:“太鸞?哦?我曾經記得有鄧九公手下一個太鸞,可是你嗎?”餘達一提手中的寶劍。劍尖指著餘達。冷冷的說道。
太鸞說道:“正是本將軍。”
餘達道:“你們本是商臣,世世代代的深受皇恩,卻做出叛國叛君的行為,難道就不知道羞恥嗎?就不怕玷汙了你們的祖上嗎?”
太鸞道:“眼下紂王無道,天下盡知,若是輔助這樣的暴君,才是對不起祖上,我看你也是英雄好漢,紂王的所作所為,你難道就不知道嗎?”
餘達冷哼一聲。道:“我只知道身為臣子,就應該效奉君王,其他的我一概不管。”
太鸞道:“當真是一個冥頑之輩,來吧,你我既然道不同,就手上功夫見個真章吧!”
言罷,太鸞一提馬韁,縱馬而出,手中開山刀在頭頂旋轉一圈,對著餘達砍將而去。餘達手中寶劍一出,立刻迎了上去。
這二人一刀一劍,古往今來,刀劍代表兩種不同的人,刀代表大俠,不拘小節,這種人被歸位浪子,劍代表俠氣,輕盈飄渺。這種人被稱為君子!同時劍在古代也是帝王的一種象徵。代表著至高無上。
歷史上往往有名的刀劍對決,劍勝利的次數要遠遠的勝於刀,只因為劍可以代表帝王之家!
今天這一次刀劍對決,也是十分的精彩。太鸞的刀法以快為準,看他揮舞刀柄,那口開山刀,在他的手中使的是虎虎生風。刀花絢麗,猶如一道一面刀氣組成的銅牆鐵壁一樣,向著餘達打去。
這餘達倒是不慌不忙。面對太鸞這密不透風的打法,他一口寶劍遊走自如,機關太鸞的刀勢急準很,可是餘達就如泥汙裡面的泥鰍一樣,難以捕捉。
太鸞是越大越急,手上的力氣也慢慢的減弱了一些,不過他大刀揮舞的動作,卻依舊那樣快如閃電。
突然,餘達的劍猛然刺出,這一劍看起來平平凡凡,只是對著太鸞的咽喉刺去,咽喉是人最脆弱的地方,一旦這裡遭到了威脅,哪一個人都會想盡辦法,拼盡全力的護著。這一處要是被破了,那就等於亡了。
太鸞試圖去格擋,但是他發現已經晚了,餘達的劍法,不禁無視了他密不透風的刀風,也無視了他熟練的回身格擋,一劍穿吼!太鸞登時斃命。
太鸞被斬殺,敗訊傳到了姜子牙的帥營,姜子牙立刻就變得臉色沉重起來,對諸將說道:“太鸞作為鄧老元帥手下第一大將,今日被止步如此,是我軍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