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2 / 4)

小說:反元 作者:津夏

,已經沒有任何一點稍大的勢力,能夠和張士誠抗衡了。

要說有的話,那就也有一個,小明王韓林兒。

雖然劉福通沒了,但是由於韃子開始鬧內訌,所以,小明王這個命大的皇帝,一直活到了現在,不過,他的勢力,已經急劇地收縮了。

沒有幾處縣城,也沒有多少軍隊,韓林兒本質上只是個文弱的普通百姓而已,是劉福通將韓林兒扶上了位,劉福通一走,韓林兒就徹底孤掌難鳴。

而現在,更是窮途末路,韃子都被常遇春給殺了個乾淨。

常遇春會放過自己嗎?韓林兒雖然幼稚,卻也知道,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

韓林兒也不笨,他知道,自己想要活下去,只有一個辦法:隱姓埋名,變成普通的老百姓。

於是,在一個深夜裡,韓林兒和自己的母親,帶著金銀,離開了自己的龍椅,離開了那個簡陋的王宮,也不知所蹤了。

他猜得沒錯,就在他走後不到十天,常遇春派出的軍隊,就已經到了他的根據地,那些還留著的大臣之類的人,全部都被常遇春帶走了。

常遇春知道,雖然大哥對自己殺降非常不滿,但是,有些事情,是他必須要替大哥做的,比如,將這個根本就不起眼的政權幹掉。而那些大臣,就交給大哥去處理了,他可不想再沾點什麼東西。

回到大都之後,常遇春派人,向南方的政權稟報了自己的一切行動。

得知北方已平,張陽頓時萬分高興,韃子被這麼輕易地就滅掉,那麼,自己的這個華夏帝國,就真正地立在了中華大地上,放眼望去,沒有一個勢力,可以和他抗衡,他已經是這裡當之無愧的皇帝。

張陽立刻開始籌劃著遷都的事情。

在張陽的心裡,北方是最重要的,雖然江南好,但是,北方才是建都的正確選擇,他一定可以把大都建設成後世的的北京!

誰知,他的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劉伯溫等人的一致反對。

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這裡的糧食非常充足,根本不像北方這樣會隨時有飢餓的危險,而且,大都隨時都會面臨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在那裡建都,根本不如南方好。

張陽卻一直堅持,必須遷都到大都去!而且,將大都改名叫做北京!

張陽知道手下人的意思,但是,這更加堅定了他遷都的決心。

正所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江南地區不錯,古語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裡是繁華之地,也是讓人最容易沉迷之地。

那麼,恐怕到了他的下一代,就會紙醉金迷在此處,國家陷於安樂,絕對是不合適的。

而北方,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民族的搖籃。

古代中原,黃河流域,並不屬於北,而是中心。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

後來到了漢朝以後,魏晉以後,五胡亂華,才第一次被迫遷首都到江南。

當時方位的中央,就是黃河流域中游平原。五胡亂華以後,經濟的中心開始往東、往南遷移,但是中原還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後來隋唐,中心又在中原一帶。而由於黃河的屢次決堤,所以,要是真建立在黃河邊上,並不合適。

而大都,絕對是個不錯的地方,這裡向東,就是渤海灣,水運方便,而且有兩個半島的拱衛,只要牢牢守著,就不會怕有強大的海軍來侵略。

而南方沿海,雖然發達,但是,戰略縱深太淺,張峰知道,以後會是海洋的時代,所以他一直在建造強大的艦隊。同樣,他也需要一個強大的海防。

當然,這個理由,目前還不能拿出來。

東北有木材,有鐵礦,山西有煤礦,而北京,是距離非常合適的地方,利用這些資源,儘快建立起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才是張峰最大的心願。

打跑韃子,結束中國四等人的社會,只是最初等的階段,將中國改造成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讓世界各地都插滿了華夏帝國的旗幟,這才對得起他這個穿越過來的人的身份!

在張陽的一再堅持下,各位官員才不得不收拾行囊,準備北遷。

張陽猜得不錯,雖然他的官員還比較清廉,但是,來到了杭州平江這些大城市之後,他們習慣了這裡的繁華,開始不想再去過那種艱苦的生活了,這是一個不良的訊號。

一旦開始習慣這種生活,那麼在以後,就會慢慢地蛻化變質。

三月份的時候,渤海早已解凍,張陽讓部分官員走漕運北上,他則是做水軍的戰船,從海上到塘沽,再去大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