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政策。
王錫爵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說服常智光,因為常智光采取的政策是其執政內部有統一認識的。如果常智光『亂』來,常智光很可能會被自己人轟下臺來。
這個制度不是說起就起的,這是朱玉已經打算很久的一個構想。不過原先代表人物中並沒有常智光就是。朱玉認為常智光不是雲遊,就是被自己法辦,幾乎不可能去朝堂。常智光本身對當官,特別是複雜局面的朝會是沒有興趣的,不過卻被朱玉的改革計劃吸引。
改革其實每朝每代都有,只不過動作大小區別而已。從宰相這職位來說,也經過了各種風雨飄搖,到現在還沒有把其真正權利確定下來。
戰國的宰相是軍務和政務兩手抓。秦朝時候覺宰相權利大,於是出了左右相來讓他們互相制約除了宰相,徵兵或者募兵、按丁收稅或者是按地收稅等等問題各朝都不相同。王安石的變法遭遇很大牴觸,最主要問題是他的改革是觸犯地主們的利益,犧牲地方的權利和利益,富強朝廷。
常智光的政治改革則沒有本質觸犯士族們的利益,大家都有自己一個代表團體,有本事你就來搶位置。即使士族不上位,上位者也要考慮到士族們的意見。所以這場政治改革風波,並沒有實質的觸動任何一方的利益。比常智光預想的要順利得多。
誰都得利,那到底誰做出了犧牲呢?很多人認為是朱玉代表的皇權。但事實上朱玉並沒有損失權利。主要權利還在她手上。至於瑣事,朱玉也不是一個喜歡聽嘮叨小事的人。這政策還保證了將來的皇帝會脫離矛盾的焦點。如果非說朱玉有犧牲,就是犧牲了不大不小政務的裁決權。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第351章 君臣演雙簧
第351章 君臣演雙簧
這點裁決權利對公主來說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對大臣們來說,就是非常關注的。他們關注這些事,甚至超過了對邊疆的關注。以前這些事都是熟悉業務的臣子上公文,公主看誰有道理就按誰道理拍板。
現在反過來,公主不管了,大家一起討論。比如常智光提出的,增加大米零售價格,刺激農民生產積極『性』,就受到了所有人廣泛的認同。但常智光提出的修改茶葉法,就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見,常智光的理由無法說服他們,反對人氏也舉出修改茶葉法後負面的影響。
在太學的清議廳成為京城變化最大的地方。不僅有太學生還有官員在這裡闡述自己對事情的觀點。比如有人提議,增加稅收,多收入者多交稅,原因是有錢人的錢太多。也有人提議減少外流而來白銀和黃金的稅收,刺激大家海外淘金。還有什麼下放賣鹽權到州里各種提議。
而讓大家跌破眼鏡的是,常智光上任不到半個月,迫於壓力,引咎辭去監國身份,原因就是吏部一份表章。上面歷數了吏部這些年來給常智光開的‘罰單’,主要就是不結婚不生小鬼兩大罪名,還有是海瑞很多年前對安國一份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常智光存在貪汙的嫌疑。
另外一份幾年前御史臺公文指出,常智光私生活非常不檢點。王錫爵拿了這幾樣東西要求常智光解釋,並且說常智光雖然是大明棟樑,但是生活方面劣跡斑斑,這樣人不能擔任監國。
朱玉收到這個訊息笑了小半個時辰,而後很得意對九公公道:“原先他幹這些破事,本宮不想計較,別人不愛計較。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屁股沒擦乾淨,就只能下臺。”
常智光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本來嘛,找『妓』女,不結婚生小孩,都是常智光自己的私事,常智光對朱玉也從不避諱。畢竟朱玉是看你能力怎樣,不是看你能找幾隻母豬,生幾窩小豬。但王錫爵拿到朝會上一說,常智光這時候才明白,為什麼克林頓就不能有婚外情。
其他什麼國防部長、外交部長等等國家大員肯定也搞點七八五六的,但人家不是老大,不用上臺面。常智光本來不上臺面,大家也不會對常智光這些私生活說話,但既然你當監國,那道德水準必須得過得去。
常智光在和白時中商量好久後,宣佈引咎辭職,不過推薦白時中繼續擔任監國,表決將在三天後進行。不過,這麼一來大家也明白了,這個監國不僅是權利比較大的人,而且還是最容易被攻擊的人。
常智光這個決定一出來,獲得了朝臣們的支援,也獲得了一直關注朝局京城人的支援。
“你真的仁義無雙?”玄空子一臉不通道:“不過老道就不明白了,你那點破事,不至於讓你丟了監國的位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