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的信徒。訊息走漏,徐鴻儒揮竿起義或者說暴『亂』,迅速帶信徒佔領了武陵,並且打敗了張遜監軍的鼎州軍隊。
焚官府、城市、寺觀、神廟及豪紳之家,殺官吏、儒生、僧道、巫醫、卜祝及有仇隙之人。他們把殺官定為行法,把平分財產定為均分,斥明國法為邪法。凡是參加起義軍的,一律免除賦稅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的束縛。這些主張和行動受到人民的熱烈擁護, 認為是“天理當然”。
戰火很快波及到了潭州,分田地,打土豪,分家產,殺仇人,免賦稅。在這樣非常實在好處驅使之下,本來就存在階級矛盾被壓迫底層的農民們迅速相應。一個月內,起義波及十幾個縣,洞庭湖更是成了他們的根據地,期間湖北路對起義進行圍剿,但均以失敗告終。
“徐鴻儒自立為楚王,徐子昂為太子,還派發一品二品到九品的官屬。”常智平念訊息後問:“少爺,惠蘭姐問新聞發不發,怎麼發?”
“不發。”常智光在游泳池仰泳,考慮了一會道:“這種事情很討人厭。”
幾州商業協會損失慘重,他們成為 第 297 章 鄉勇自保。訊息傳出,民間對朱玉消極抵抗不滿。光明報身為主流媒體,比較客觀的報道了所見所聞。他們將徐鴻儒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定『性』為曾經侵略中原百年的匈奴。相比貧苦之地,富庶地區的平民對徐鴻儒行為更不認同。特別是他們殺的物件太廣泛和侵略『性』。
民間不滿朱玉決定,大臣也不滿。這次無論是新派還是舊派全部形成了統一,要求出京城禁軍圍剿。李如松也請戰,給他一萬人,必然能平了徐鴻儒的十萬叛軍。商業協會懸賞一萬貫收買徐鴻儒的人頭同時,表示如果出動禁軍圍剿,商業協會將出資百萬做為軍費。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第289章 兵發洞庭湖
第289章 兵發洞庭湖
最後朱玉終於是答應了,命令李如松為主將,常智光為監軍,前往洞庭湖鎮壓。看朱玉的任命就知道,朱玉希望速戰速決。而李如松和常智光配合打過仗,死的人少不說,戰果巨大。
常智光還不知道任命,只是躺在水中看天空。這次事情鬧大,和區域不平均有很大關係。富縣、窮縣之間的差距太大。富縣消費多,物價就漲。窮縣物價也不會原地踏步,而是跟著上漲。很多人說,窮山惡水出刁民是誹謗是扯淡,他們覺得人是越窮越善良。
常智光不這麼認為,看中華兩千年來的歷史,起義的鬧革命的基本都在窮縣。常智光不否認他們有一定的正義『性』和對『政府』不滿,但常智光並不支援他們。正義的事業並非絕對是對的事業,這是很多人直到死都不明白的道理。
最主要是什麼叫正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別人不付出很多體力就有很多錢,而自己付出很多體力卻沒有錢,就會認為這是社會的不公正。但重點是,如徐鴻儒這群人中,他們並不是為了公平不公平,而是為了自己能成為不付出就得到的人。現代很多人恨貪官,有部分不避諱說,自己當官也貪,這就是一個比較奇怪的社會心理。
“少爺。”常智平在上面邊喝水邊問:“你覺著徐鴻儒能鬧多大?”
“差不多了。”常智光回答:“他是先用宗教影響,把自己弄成神,搞個人崇拜的辦法聚攏,發揮影響力,但影響力畢竟有限,除了這些地方他沒有信徒。”
“少爺,他們有分好處,把田、地,甚至是人家老婆都分了。你不是常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嗎?”
“常智平,你去買一升米兩次,兩次會不會完全一樣重?”
“當然不會。”
“所以啊,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承認,始終有許多不公平的。有功的要賞,但賞了就比別人多了,不賞人家還立功幹什麼?”常智光道:“這偽楚的基礎是信徒,而至於為了利益加入的人,都不穩定。所以別看這夥人這麼猖狂,還敢建國,但底氣不足。又是內耗,要不是大明現在強大,人家女真韃靼早趁機打過來了。”
朱玉監國後,基本沒有因為賦稅問題而活不下去的地區,所以這麼多年,大明國內穩定發展,但利用宗教和利益來驅使無知的人則是另外一回事。公文一到,常智光非常爽快的帶了幾個人和李如松大軍匯合。
去洞庭湖最快就是走京西南路,而後走水路透過漢水到江陵府。一到江陵府就可以看見當地戒備森嚴,城內知州正在招募鄉勇。大明有很多名將是透過這種手段提拔起來,也有很多名將是透過鎮壓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