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玄老神醫,很快發現,他給小徒兒制定的教學任務,人家不到半天就完成了。藥谷珍藏的醫書、藥書,藥谷弟子窮十數年之力,都不敢說是讀懂讀通,人家小福丫隨便抽出一本,像看小人書似的,讀得津津有味,不出三天,又換下一本。
青玄老神醫發現後,很是憤怒,覺得小徒弟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學問最忌不求甚解,更何況是讀醫書?醫學上哪怕一個很小的失誤,都有可能耽誤一個人的性命!
青玄老神醫狠狠地訓斥了小徒兒一頓。可小徒弟卻睜著天真無邪的大眼睛,說那本書自己已經學會了,還讓老神醫考她。
青玄神醫自然不信,他給徒兒的這些醫書,無論哪一本,藥谷的弟子學上三五年都不敢說是精通,更何況是隻看上一遍?
他決定給小徒兒一個下馬威,讓她記住這個教訓。於是乎,他針對這本書中的醫理、藥理,提了很多刁鑽的問題。可無論他怎麼出題,小徒兒都從容地給出他答案來,有時候一種病,她還能給出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些還不是醫書上記載的。根據他行醫一輩子的經驗,小徒兒給出的治療方法,反而更精妙些。
青玄神醫:……
小徒弟也太逆天了吧,這還讓他怎麼教?
他珍藏的那些醫書、藥書,包括他行醫的手札,小徒兒居然不到倆月就讀完了。而且無論他怎麼考較出題,小徒兒總能給出最恰當的答案來,有時候他都不能肯定的,她也能答出來,讓他對自己的手札每每有新的感悟。
不過,他很快發現了小徒兒的弱點——診脈。或許是年紀小的原因,小徒兒在脈象上只會紙上談兵。也就是說,什麼病症對應什麼脈象,她都能準確的背誦出來,並給出好幾個治療的方法。可是,一上手診脈,她就皺起小臉,摸索半天,說出脈象的時候,眼神中充滿遲疑和求知的慾望。
發現這個後,青玄神醫終於支稜起來了——對於小徒兒的醫術和製藥,是自己自學的說法,他不怎麼懷疑了。畢竟他珍藏的醫書,就是這麼被一一攻克的。可學醫不能紙上談兵,背的醫書再多,不能靈活運用,又有什麼用呢?
青玄神醫針對小徒兒的這個短板,每天加一節脈學課,並且帶著她去屠老大夫開的慈仁堂,針對臨床實際,對小徒兒的診脈之術,進行專項訓練。
他教得嚴厲,小徒兒進步飛快。不過,他的手札大部分都不適合入門者修習,每天給小徒兒教學,他絞盡腦汁由簡入繁地蒐集案例,白頭髮都多了幾根。
宋子苒像一塊幹海綿似的,吸收著古醫學知識。前世,她對博大精深的中醫很感興趣,自學了一些,卻也之是窺見了中醫的一角而已。都說名師出高徒,的確如此,跟了良師,能少走許多彎路,學到最精妙的醫學知識。
西醫和中醫結合,藥理和藥學相輔相成,宋子苒比一般人接受得要快上很多,而且有自己的理解。
學習之餘,她經常聽師父自言自語:“要是脈學典籍《脈經》沒有失傳,就好了!”
<center></center>
《脈經》?這不是她放在休息室裡,休息時經常翻看的醫書嗎?前世書店和網上都能買得到的呀?
看著頭髮花白,一把年紀的師父,每天頭疼該如何教她診脈,宋子苒有些不落忍了,神識沉入空間研究所,在休息室裡的一堆書裡翻呀翻,終於找到了《脈經》。
另外還有一本號稱中華脈學入門佳作的《瀕湖脈學》。說到《瀕湖脈學》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可是提到《本草綱目》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而《瀕湖脈學》就是《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晚年所撰。
這兩本書都適合她這種脈學初學者學習。不過,這兩本書都是簡體印刷版,不能直接拿出來,怎麼辦呢?
這難不倒她。宋子苒先把這兩本背得滾瓜爛熟,然後拉著她三哥或者五叔,她背一句,他們寫一句。不到三天,就把兩本書給“默寫”出來。
這日,青玄神醫正揪著鬍子,思考今日教弟子什麼呢。就見小徒兒樂顛顛兒地捧著兩本書進來了,獻寶似的攤在他面前。
他鼻子動了動,聞到書上的墨香,抬了抬眼皮,看向小徒兒問道:“怎麼?你把前幾日師父教你的,都記錄下來了?這個習慣不錯,再好的記性也總有忘記的時候,默寫下來,可以時時溫習。只不過,你的字……能看不?”
“師父,你一天不揭我老底兒,吃飯不香是不是?你這麼說,我可把這寶貝收起來了!”宋子苒鼓起小臉,作勢要拿走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