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智和尚是一個頗有本事的人物,不僅是一名修為極強的修士,還智慧驚人,和親王一直想召永智和尚入麾下,卻一直被其拒絕。
今日,永智和尚隱隱表了態,讓和親王大喜,哪裡還會不抓住機會,表現一下禮賢下士的風範。
在一字並肩王府和和親王府所發生的一幕,並不是單獨存在的,或者是個別的現象。
夏天劫法場,大鬧皇京城,以及怒闖皇宮和重創皇帝的訊息一傳出去,在整個大夏皇朝的範圍之內,簡直引起了極強烈地震動。
忠於朝廷,忠於皇帝,忠於夏無夏的忠臣,聞知了這個訊息之後,臣破口大罵,說天下將有妖孽出,千年的平靜將要毀於一旦。
與臣撰寫章、傳檄天下的動口不動手相比,那些忠於朝廷和帝王的武將,一個個蠢蠢欲動,覺得機會來臨了,如果能夠率兵平叛的話,還不立下了名傳千古的功勞,封賞什麼的,一定會很多,搞不好,可以成為列土封疆的諸侯。
在大夏皇朝,不管是臣武將,幾乎所有的高層人物,都有一個統一的目標或是,成為擁有封地的諸侯。
在大夏皇朝,爵位什麼的,也不算太值錢,雖可以保證衣食無憂,但,與擁有封地的諸侯相比,則差了太多。
只不過,想要成為諸侯之一,沒那麼容易的,除了大夏開國之時,分封了三千諸侯,餘下的萬年,還真是很少有能因功被分封為諸侯的。
與朝廷的一些臣武將摩拳擦掌的想法不同,大夏皇朝的三千諸侯,多數卻存了異心,尤其以八百藩王為甚。
擁有強大的實力,只要稍有一些雄心壯志,或者心有不甘,不可能不生異心,像一字並肩王和和親王之類的,就是代表。
當然,也會有一些真的以大局為重的諸侯,或者真的忠誠於朝廷和皇帝,或者沒什麼雄心壯志的,只不過,這種諸侯或藩王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軍心可用
夏天的到來,攪動了大夏皇朝的風雲,讓各方反應不同,掌握了強大實力的三千諸侯,紛紛生了異心,做起了起兵的準備。
那些諸侯、藩王,比如一字並肩王和和親王,儘管起了心思,做起了抓住機會的準備,但,卻不敢貿然起兵,也未必就立即下了決定,總存了幾分觀望的心思。
永成郡這裡卻不同,有夏天親自盯著,他們根本沒有首鼠兩端的機會,也根本沒有偷懶的機會,一切的行動,都是那麼的迅速。
十天,只用了區區十天的時間,夏天就將永成郡所有的力量整合到了一起,無論軍方的力量,還是臣方面。
永成郡治下,並非所有的力量都屬於郡王府,民間的力量也有不少,更有深藏在地下的力量。
在夏天的主持之下,不管是哪一方的力量,夏天全部收編了,敢有不服者,正像他曾經說的那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用十天的時間,將永成郡所有的力量聚合而起,夏天也不耽擱時間,直接盡起大軍,向著皇京城殺去。
在起兵之時,郡王府裡也有過爭論,掀夏無夏下馬的行動,該如何進行,到底是直搗黃龍,還是步步為營。
當時商議的結果,大部分人都認同步步為營,還是謹慎的作風佔據了上風,但,夏天卻力主直搗黃龍。
儘管認同步步為營的人更多,夏無堂和夏永鎮都贊同步步為營,一點、一點打下一個大大的天下來。
可,當夏天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所有人都無語了,不敢與夏天爭論,於是,意見得到了統一。
仙道昌盛的世界,在許多方面都十分方便,起兵也是如此,百萬大軍,每一名士兵都能夠配備上坐騎,行動起來,速度十分之快。
至於在搬運糧草方面,更是方便,只要有一些儲物空間,完全可以將一些糧草存入其,很輕鬆的帶走。
永成郡到皇京城,有近萬里之遙,間隔了好幾個諸侯和藩王的封地,永成郡的大軍想趕到皇京城,必須要從這些地方借道。
借道這種事情,其他藩王或者諸侯肯定是不甘不願的,比如永成郡的隔壁,面向皇京城的方向,一位侯爵爵位的諸侯,就不願讓大軍借道。
這也很正常,儘管夏天打出了除昏君的旗號,擺明了目標是針對皇京城的,可,誰也不敢保證,夏天這是不是放的煙霧彈,真實的目的,是不是攻打周邊的一些諸侯。
那位侯爵就是這樣想的,認為夏天名為借道,其實,是想要起兵攻佔自己的領地,他自然不願意。
那位侯爵的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