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這日,整個李府一大早的便人去府空。統統都趕到荒地那邊兒去。
因青籬先前怕佃農們自己選的稻種不合格,便叫張貴與一些有經驗的老農按照土方,篩選了一些優質種子出來,跟佃戶們言明,誰家的地能出產出二石以上,便不要他們再歸還種子,若是畝產不足二石者,一畝地需多交兩斤,把先前墊付的種子扣了。
雖然佃農們對畝產二石這樣高的要求都暗自搖頭,但也十分的歡喜。還從未有過佃種哪家的地,東家不但賒給稻種,還負責育秧苗,且一畝地只收兩斤的稻種。
也有人聽到東家不斷的說畝產二石這樣的話,便有心也要往這高產上衝一衝,因此侍弄起田地來,又比以往用心了幾分。
青籬她們趕到時,張貴已指揮著佃農起了不少的秧苗,正在分發,見她來了,便住了手候在一邊兒。
青籬走近,朝起過的秧苗看了看。說實話,她對種稻子可沒有什麼心得,這一通純屬裝內行。
不過一看之下,她卻有了新的想法。
雖然那稻種經過了篩選,但是育出的秧苗仍然是參差不齊,其中瘦弱且小的苗也有不少。
她略一想便有了主意,朝著張貴道:“你們待會兒分秧苗時,將最壯的秧苗挑出約二畝地的用苗,將最瘦小的也挑出約二畝的用苗,將這些秧苗分別插在我們預備的幾畝地裡。”
在不知道怎麼培育高產新品種時,這是她想到的笨方法,想試驗一下這粗壯的秧苗和那瘦弱的秧苗兩者的產量能相差多少。
張貴一連聲應了,又問她還有無別的吩咐,青籬想了想便搖搖頭。叫他們自去忙活。
青籬一離開,這邊便熱鬧開了。張貴等幾人的任務是發分秧苗,待秧苗一發完便沒有他們的事兒了。
春耕對佃農們來說可是個大日子,大多數全家出動,一時間她這塊在二個月前還荒無人煙的土地上,此刻人頭攢動,人們的相互打招呼聲,吆喝聲,小孩子的呼叫聲,響成一片。
春分時節的長豐縣比她記憶中的更為溫暖,青陽的鳳眸閃亮,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突然拉著她的胳膊指向正在插秧的農人。驚喜的叫道:“看,那個人,他會變戲法。”
青籬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只一個約四十歲的漢子,褲管挽起,一手抓著一把秧苗,另一隻手取了幾根,往水面下一伸,一排整齊的秧苗便立在水中。動作嫻熟流暢,不消一會兒便插出長長一排秧苗。
青籬笑道:“縣主,那人不是會戲法,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青陽一臉的不信,青籬又四周掃視了一圈兒,指著不遠處田中,一個正在插秧的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笑道:“縣主,你看,那個小姑娘也是用的這法子,好像比方才那個插得還好,還快呢。”
那小姑娘聽到她的話,抬頭羞澀一笑。又繼續手中的動作。
青陽看了一會兒,拍手笑道:“這插秧真有趣兒。”
青籬拉了她的手,一面走一面笑道:“可不麼?不過,要我說,最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可是收穫的季節呢。看著自己田裡產出的糧食堆成小山一般,那滋味兒別提有多美了。”
張貴與李大郎指揮人將秧苗分好,兩人行過了來,朝著青籬道:“小姐,這邊的事兒都安排好了,這約末四五日就能全部插完。”
青籬點點頭,向看路邊停著的一長溜牛車驢車,那些都是縣城的佃戶趕來插秧的,笑道道:“那邊停著一溜車的架式,倒像是趕廟會一般的熱鬧。”
李大郎說:“是呢。還有沒有哪家的莊子比咱們的這塊莊子大呢,佃農也沒咱的多。”
張貴也笑著說:“這還只是田裡的佃戶呢。那果農與養殖場的人都還沒來上工,要是一齊來上工,那場景才壯觀呢。”
紅姨在一旁感嘆道:“這一忙一熱鬧,叫人看起來心中格外舒坦。”
青籬捂嘴一笑,這會子再也不提不讓她到莊子裡來的事了。
前些日來,雞鴨牛羊舍蓋了一半兒,這會子已差不多完工了。這邊佃農們幹得熱火朝天的,青籬便想帶著眾人四處轉轉,讓她們也多瞭解瞭解莊子。
邊走張貴邊講解,青籬猛的想起來要在蓄水池子裡種蓮藕以及養魚的事兒,便朝著張貴道:“你去找人打聽一下這蓮藕種植的季節,以及什麼時候放魚苗合適。千萬別誤了季節。”
張貴點點頭應了。
眾人經過杏樹林時,青籬驚奇的發現杏樹上有些已然打了花苞,許是到三月初便能大面積開放,朝著青陽笑道:“縣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