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偷偷告訴您,您可不許說出去。”林瑾衡神神叨叨的壓低了聲音。
蕭太后饒有興趣的附耳過來,好似兩人要說什麼絕密。
“三哥喜歡吃甜,很甜很甜那種,一回我不小心放多了糖,三哥都吃完了,前幾回他都剩下一些的。後來有幾回我故意放多了糖,三哥每次都吃完了。”想起來林瑾衡就忍不住笑,誰能想到風度翩翩的林延恩嗜甜。
蕭太后忍俊不禁,她怎麼不知道,林延恩小時候*吃甜食,把牙都吃壞了,晚上疼得睡不著,把她心疼壞了。微不可見的嘆了一口氣,皇帝知道後,把林延恩訓了一頓,然後她這慈寧宮裡的甜食就再也不能讓他歡喜了。
“延恩飲食清淡,你三嫂如何能知道這點,便是做了吃食也是往清淡裡做。你可不許說出去,便是你三嫂都不成,省得你三哥被人笑話。”蕭太后道。
林瑾衡雖覺得這不過是無傷大雅的小趣事,但是蕭太后說了,少不得點頭答應。
這表格經過林瑾衡回家和林延愈的折騰又豐富了很多,多的林瑾衡都心虛起來,他們這要求是不是高了點。然後一想林延恩,才貌雙全,人品貴重,瞬間又有了底氣。於是林瑾衡就時常帶著她的《嫂嫂選擇法則》進出宮廷。
折騰了好幾個月,林延恩的親事還沒個著落。二爺林延慈的婚事已是定下了,這人選費了二老爺和二太太不少心思。
二爺真應了心寬體胖這個詞,二房子女無論嫡庶男子身姿修長,女子窈窕纖細,偏二爺遠遠超出魁梧這個範疇。好在二爺五官隨了家人,只不過是看著胖一些罷了。
二爺前面有一個大爺後面更有一個林延恩,少不得被拿來比較,身份、能力和模樣都不及二人,這親事便有些尷尬。
二老爺和二太太權衡再三終於給二爺定了吳家大姑娘。
這吳大姑娘林瑾衡也認識,就是在蕭家詩賽上博得頭籌的姑娘,林瑾衡對她做的詩推崇備至。這兩人門當戶對,吳大姑娘又是才女,林瑾衡覺得二爺撿了大便宜,二爺是個雅人,喜歡舞文弄墨,夫妻兩紅袖添香倒也是佳偶。
兩家的親事定在明年,這可把二太太忙的腳不沾地,明年五姑娘要出嫁,二爺要娶妻。前者不能馬虎,否則外人要說她苛待庶女,二太太已經做到九十九,不差這最後一程。後者是她親骨肉,更加沒有敷衍的道理。
若只是這兩件事,不至於把二太太忙成這樣,只是馬上就要過年,過年之前,還得把新六太太迎進了門。這些事堆在一塊,二太太想不忙都不成。
偏這樣,老太太還得給她出難題,陶芳菲懷孕了。
六房無主母,老太太就把這個難題丟給了二太太。她若是把陶芳菲抬得高高的,長房二房又有話說,於是交給了二太太,她就不信二太太敢不妥善安置了陶芳菲。
二太太十分妥當的安排了陶芳菲,一應待遇跟著姨娘的舊例走,府上又不是沒有懷孕過的姨娘。
老太太知道之後氣得不行,陶芳菲豈能和一般姨娘一視同仁,那是她嫡親的外甥女,沒有貴妾之名,也該有貴妾之實。
老太太把二太太喊到燕禧堂就差沒直接喝罵,總而言之就是要給陶芳菲提待遇,還是得你二太太做主提的。
得寵的姨娘待遇提個一兩等原沒什麼,要是往常二太太也不會在這種事上和老太太作對。
只是大姑娘雖性命無礙,到底受了罪,這意難平。面子情給足了,其他卻不能如往昔了。
二太太雖沒重華長公主底氣足,但也是侯門貴女,忠義侯府也不是什麼沒落戶,膝下二子二女,孫子都有了,老太太能把她怎麼樣!
老太太見二太太這混不吝的模樣也是無可奈何,不禁自苦,兒子都不孝順,還能指望不是自己肚子裡爬出來的媳婦不成。
看二太太怎麼也不鬆口,老太太突然笑了笑,“我知道你事情多,這又趕上過年,五丫頭七丫頭年輕沒經過事,萬一出了紕漏說出去面上無光。”事情多,二太太便讓五姑娘、七姑娘順便學管家。她雖有兒媳婦,但是這國公府是長房的,由二房兒媳婦管家,名不正言不順。等林延恩娶了妻,就交給三奶奶,她也能卸了這一攤子事情,好好的含孫弄飴。
聽這話頭,老太太是想重掌家事,二太太心下一哂,老太太越來越糊塗了,這管家權可是重華長公主交給她的,“五丫頭、七侄女都是聰慧的,兒媳有她們幫襯著,這事情順了許多,何況公主還會派嬤嬤過來。”
老太太忍不住坐正了身子,狐疑的看著二太太,“公主派了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