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家都在圍繞中國的態度進行各種動作。
英國方面自然是試圖說服日本代表,希望日本方面能夠重新與英國進行合作。英國代表甚至直言不諱的說道:“如果中國繼續這麼下去,我們英國將把地中海艦隊,印度洋艦隊都調集到太平洋來。”
要是英國不這麼說,日本方面還很可能下不了決心。英國的態度如此強硬,日本方面立刻就做出了決斷——無論如何都要把英國佬給坑下水。
中國如果遭受到外部的巨大壓力,在可以對日友好的時候自然要儘量對日本友好。如果中國實在頂不住壓力的時候,日本也可以靠出賣中國換取利益。當然,如果中國真的要對英國下手,最好的時機莫過於英國艦隊雲集太平洋的時候。在“中日聯合演習”中,中國海軍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讓日方代表印象深刻。
所以接下來美國代表與日本代表談判的時候,日本代表就把英國的態度向美國方面一字不差的轉述了一番。原本美國代表對勸說日本與美國合作並沒有太大的信心。畢竟英日同盟現在還沒有中止,以距離來講,中日距離更近,兩國一旦聯合的話更加方便。得知了英國人的強硬態度,美國代表立刻轉變了態度。“您確定英國的態度不是開玩笑麼?”美國代表問道。
美國人最害怕的不是中國,更不是日本,甚至不是蘇聯,美國方面最害怕的還是英國。當年德國幹掉法國之後,立刻開始嘗試與英國媾和。美國是死撐丘吉爾,對持強硬態度的丘吉爾比對親兒子都好。就如同英國在法國投降之後,立刻派海軍摧毀法國艦隊一樣。美國人當時最擔心的就是英國與德國真的達成了媾和,然後英國、法國、德國聯手進攻美國。那時候美國的海軍瘋狂計劃著如何與英國艦隊作戰。
聽了日本代表的話,美國代表突然覺得失態要是真的發展到英國與中國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海上大戰,這對美國可是絕大的好訊息。在美國方面看來,中國再牛,海軍力量也很有限。英國打不進中國的本土,那麼雙方的戰爭會是一場全面的海上消耗戰。日本海軍已經被削弱到相當的程度,中國與英國再來一場全面的海戰,把這兩支海上力量給消耗乾淨。坐山觀虎鬥的美國在毫髮無傷的同時,海軍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的絕對比例自然是水漲船高。美國代表突然有一種希望中英海軍現在就開戰的期冀。
中國陸軍力量再強,或者如同太平洋艦隊傳遞回來的訊息那樣,中國有著強大的空軍力量。這兩個兵種都不可能邁過廣闊的太平洋打到美國本土來。任何中英的消耗戰對與美國都是好訊息。
美國人的態度因為英國人的變化而起了變化,法國人與英國也很不對付。至於義大利,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是義大利人最痛恨的物件,要是這支艦隊離開地中海去遙遠的太平洋,義大利人自然是高興的。如果這支地中海艦隊被中國人擊沉在太平洋,只怕義大利人還要歡呼雀躍,心中歌頌中國海軍為義大利除害呢。
唯一真心支援英國的只有荷蘭,他們不希望英國在於中國的戰爭中失敗。但是他們希望英國能夠在太平洋給中國沉重打擊,幫助荷蘭奪回被中國拿走的婆羅洲等地。
於是在各國不知不覺之間,中國看似成了眾矢之的,可各國都想方設法的想讓中國與英國直接起衝突。各國旗幟鮮明的支援英國,而且有意無意的把英國推上與中國直接對抗,甚至發生戰爭的第一線。
英國佬當然奸猾似鬼,談判的風向一變化,英國佬就覺得事情不對頭了。英國只是想嚇唬中國,而不是真的想幹掉中國。英國現在是世界老大,有著全球利益,英國海軍艦隊要掌握各處的要點。為了西太平洋這鬼地方與中國打仗,英國人還沒有那麼傻。有這點子力氣,英國還不如好好防備一下居心叵測的美國,壓制一下地中海的義大利,還有正在蠢蠢欲動的德國。
既然中國人態度強硬,各國又想把英國架到火上烤。那麼英國人立刻就開始賣隊友,英國代表立刻就把身段放軟,開始認真的與中國討論起維持世界和平到底需要多少兵力的問題。談判以中國代表強硬的態度為開始,轉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了中國代表強硬的態度上。
不過英國畢竟是世界老大,該說的狠話還是要說的,“如果中國要造一艘戰列艦,那麼我們就會增加一艘戰列艦。”
“哦?”中國代表用看小娃娃一樣的輕蔑眼神看著英國代表,“那英國方面需要我們提供給你們詳細的清單麼?我們只是要求與英國擁有一樣的海軍比例,我們並不在乎英國方面有多少軍艦。”
中國代表始終如一的態度讓談判到了這裡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