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不抓,都得貫徹到底。即便同志們做了很多事情,到現在為止,還都是組織紀律問題,我絕對不允許人為激化矛盾,把這些給我憑空上升到敵我矛盾上去。我很信任你,所以你能不能理解,你都要給我堅決執行下去。”
這話讓陳天華感到極為意外,他左手食指豎在空中,盯著陳克看了半晌,突然洩了氣的皮球一般坐到陳克對面的椅子上,“陳主席,你可真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啊。到現在你還能忍得住。”
陳克苦笑了,如果不是他真的見過那麼多歷史,如果不是他真的有過那麼多討論,他只怕比陳天華跳出來的還會更早。想到這裡,陳克突然感覺對一個問題恍然大悟了。根據地毛爺爺的文集,以及不少記載,很多人問過毛爺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為什麼“好人和勞動群眾”為什麼經常敗給剝削階級統治者的時候,毛爺爺愛用“鬥爭的不夠”來解釋。
以前陳克覺得這話未免太泛泛而言,現在他突然覺得這話才是真正的至理名言。就連陳克自己把毛爺爺指出的道路當作金科玉律,可每每真的有所收穫,也都是在鬥爭中認識到的。在《實踐論》當中,毛爺爺早就指出,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於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至於“接觸外界事情”,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