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臺省,置壽州總管府。治壽春。唐武德三年(620年)改為壽州,州治設壽春。而清朝時期,鳳臺縣曾經和壽州共處一城,雍正10年(公元1732年)兩總督尹繼善呈奏清廷批准,與壽州分設一縣,添知縣一員,典史一員分疆而理,因縣北有鳳凰山而得鳳臺縣名。於雍正11年正式分置,與壽州同城治理(縣衙設在今壽縣城東北角)。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冬移縣治於下蔡,下蔡遂改名為鳳台,隸屬鳳陽府管轄。到了1906年,鳳臺縣真正獨立出壽州不過是43年前的事情。
壽州位於淮河邊,一千多年來飽經水患。這次安徽大水對於壽州城的影響顯而易見,城牆上被大水長期浸泡的水線痕跡清晰可見,但是這座千年古城卻巋然不動,洪水包圍著的古城,是怎樣的令人心悸。但無論怎樣的洪水圍困,古城堅決如鐵,不曾倒下。
鳳臺縣那殘破低矮的城牆與壽州高大巍峨的城牆一比根本不算什麼。因為鳳臺縣是新城,與壽州的繁華程度更不能相提並論。但是那只是以前,現在的壽州城下幾乎是毫無人煙。大白天的就城門半閉,很是有些警戒的意思在裡頭。與壽州相比,鳳臺縣縣城倒是充滿了各種災民,加上保險團組織生產,維持生活,反倒看著“生機勃勃”了。
胡從簡來過壽州很多次,到了城門處,連守門的門丁都臉熟。門丁也沒有攔他,胡從簡就進了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