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曹操在降服了三十萬青州兵後挑選出來訓練的。
而且,這支青州兵也確確實實給曹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這支青州軍的強大,甚至讓曹操的接班人曹丕都感到位畏懼,曹丕上臺後因為控制不住這支青州軍,他最後也只能下令這支百戰雄獅解散掉。
公孫續明白,如果自己不出手去收復這些黃巾軍的話,那其他諸侯肯定會出手,到時候自己這邊就吃虧了。
其實,百萬黃巾聽起來確實是聲勢浩大,但要擊敗黃巾軍卻不是不可能,黃巾軍此刻還是保留了當初的作戰方式,老弱婦孺都在軍中,青壯年充當戰兵。
可是,黃巾軍最大的的弱點就是糧草問題,而且他們就像成片的蝗蟲一樣,走到哪就把哪吃光,只要黃巾軍抵達的地方,幾乎都被破壞的不成樣子。
這樣的一支亂軍,註定成不了氣候,若不是因為人多,恐怕其他諸侯也早就下手了把。
公孫續知道情況緊急,所以一路上他都沒有耽擱,再加上他帶領的選鋒軍早就是經歷了苦戰的精銳,所以公孫續率領兩萬選鋒軍和三千虎賁親衛在最短的時間內就穿過長城抵達九原。
在九原休整一天後,公孫續又立馬率軍穿過幷州,而後在中山跟關羽大軍匯合,到這以後,公孫續又停留下來,因為他要讓軍隊把後勤先搞定。
這一次出征,他雖然只帶了兩萬多士兵,但是戰馬卻不下於四萬匹,而且,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公孫續一路上都沒怎麼攜帶過多的糧草輜重。
這次前往青州,他也打算攜帶大量牛羊,除了讓牛羊馱運糧草輜重之外,在糧草緊缺的情況下,這些牛羊也可以宰殺。
除此之外,公孫續在中山這停留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要等幽州那邊一個人,只要有她隨軍出征,青州黃巾就更容易被收復了,這也是公孫續敢於率領兩萬選鋒軍就去攻打百萬黃巾的關鍵所在。
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公孫續就率軍出中山,過河間,而後借道渤海朝北海進發。為了配合好這次出征,公孫續早就下令樂浪海軍揚帆出海跨海協同作戰。
同時,為了保證長安那邊的情況,公孫續已經奏請朝廷下令讓西涼韓遂和馬騰聯合出兵討伐長安亂軍,如此一來,就算公孫續暫時不出手,長安的西涼亂軍這段時間恐怕也沒好日子過了。
北海這次派來求救的代表乃是公孫續的老熟人武安國,這傢伙靠著手中兩柄大錘,而後在劉備派出的騎兵的協助下從黃巾軍的重重包圍。
這次,他也是受了孔融之託前來救援,北海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黃巾軍入侵,但這一次,黃巾軍的人數確實太多了,多到北海這邊只能堅守。
說起來,公孫續對武安國也還是挺有好感的,這傢伙就是一個老實人,他本不是孔融的部下,但是念在孔融造福一方的份上,總是三番五次的為孔融賣命。
每一次,武安國都沒找孔融要賞賜或是啥好處,每次幫孔融解決完難題,他就回家打鐵捕魚,對於當官,武安國的興趣不是很大,關鍵還是因為他不滿官場上那些世家大族的所作所為。
劉備在北海呆這麼久也沒少跟武安國套近乎,但武安國這人也就是佩服劉備而已,到現在,劉備都不能收服武安國,沒辦法,武安國對劉備就是不怎麼感冒。
或許人與人之間確實是需要那麼點緣分的。當初在戰場上公孫瓚挺身而出從呂布手下救了武安國一命,武安國從沒忘掉這份恩情,再加上公孫瓚父子的名聲一直都還不錯,都是守衛大漢北疆的大英雄,所以武安國每次見到公孫父子都很開心。
或許是武安國腦子比較簡單的緣故,公孫續也樂於跟他親近,這不,當公孫續聽說是武安國拼死殺出重圍前來求援的時候,公孫續一道命令下來,一定要安置好武安國,至於其他的,公孫續也為武安國辦好。
如果不是因為生在北海,武安國早就去為公孫父子賣命去了,這一次,武安國成功從公孫續手上請到救兵,這份恩情,武安國自己清楚,恐怕自己現在是沒法償還了。
當公孫續率領兩萬三千騎兵和從中山調動的五千步軍抵達樂陵的時候,青州黃巾已經做出了防禦姿態,公孫續也不得不下令大軍放緩行軍速度,等待後續後勤部隊趕上。
青州黃巾雖然號稱百萬,但其中青壯恐怕也就只佔一半之數,而真正能上戰場的戰兵,應該也不會超過三十萬,只不過,青州黃巾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公孫續必須想辦法儘快遏制住黃巾軍的發展勢頭。
等到公孫續的後續後勤部隊抵達之後,公孫續開始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