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孫瓚這樣的軍人來說,這樣的命令是難以接受的,黑山軍主力還在,雖然公孫瓚沒有跟黑山軍戰開大決戰就俘虜了將近五萬敵軍,可是,這樣的功勞並沒有實質性的效果。
這支禍害幽州百姓的黑山軍還是逃了,逃到冀州去禍害當地百姓去了,公孫瓚本意是想請朝廷這邊下令幽州,冀州合作殲滅黑山軍的,可是,這請求還沒有傳達上去,撤兵的命令就到了。
雖然心中有萬般不甘,可是公孫瓚還是得遵命,他時當朝太尉,又是幽州牧,如果他不領命的話,那些世家大族和朝廷的一些官員們多半會拿這個做文章。
尤其是那些割據一方的豪強們,他們也一直在等待幽州這邊除問題,公孫瓚不想自己成為別人口中的第二個董卓,因此,只要朝廷的命令不是太愚蠢的話,公孫瓚還是會遵從的。
第226章 :幷州有災1
公孫瓚率軍撤退後,幽州算是再次恢復了太平,不過,這次戰鬥殲滅敵軍不多,抓獲俘虜卻接近五萬,算得上是一場大勝,再加上幽州朝廷新建,有必要用這種戰功來向世人炫耀下。)
這次大勝,主要還是緣於公孫瓚執意出兵,而且,黑山軍之所以願意撤退,更多的還是畏懼於公孫瓚的兇名,所以,哪怕那些善於溜鬚拍馬的大臣們再怎麼誇耀這是歷代先王保佑的結果,劉辯還是要大肆賞賜公孫瓚。
由於這次黑山軍來的突然,走的又快,造成的破壞也不小,這就給了公孫瓚一個教訓,他身為幽州牧,竟然讓賊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給捅了一刀,這下子,他學乖了,他可不會再對邊疆地區放鬆警惕。
公孫瓚前後出兵不到一個月,動用正規軍不過兩萬騎兵,雖然還有三萬慕名而來的鄉勇,可是,這一次,的的確確是沒有太多的動用朝廷的力量,絕對算得上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勝利。
五萬俘虜,其中約有兩萬青壯年,一萬多半大的孩子,其餘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或是婦女,這些人,多半是不能留在幽州境內的,且不說幽州有沒有可以安置他們的地方,就算是有,恐怕幽州本地百姓多半也是不會接受他們的。
思前想後,公孫瓚覺得這些人還是送往幷州比較好,到時候等河套打下來了正好一起遷徙過去,反正河套那邊肯定是缺人,這些黑山軍之類的流民,只能去那裡了。
公孫瓚回右北平的時候受到了熱烈歡迎,劉辯甚至是親自出城迎接,沒辦法,當初朝廷內那麼多人都被黑山軍給嚇成那樣,就只有盧植等人堅持出兵,公孫瓚甚至都立下軍令狀,這才有了這樣的大勝,劉辯當然是有必要做出些姿態的。
可是,劉辯終究還是不懂軍事,黑山軍被驅逐過後,他就以為幽州已經是安全了,他也就只想要眼前這樣的安全,所以,當公孫瓚等人建議繼續出兵剿滅剩下的黑山軍的時候,劉辯在一干大臣的吵鬧中否定了。
好在劉辯還沒有糊塗到要立馬遣散那三萬鄉勇,這也還是公孫瓚一再陳述利弊的結果,幽州現在兵力略顯不足,公孫瓚正率領大軍北伐河套,不論是幽州還是幷州都不容有失,為了防止類似於黑山軍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公孫瓚強調有必要加強邊防。
這三萬自發而來的鄉勇正好可以用上,而且,五萬黑山軍俘虜也是個包袱,還得需要安排大量人手去看管,這就更加不能遣散這三萬鄉勇了。
對於那十萬黑山軍潛入了冀州,公孫瓚現在也就只能是無能為力了,畢竟他只是幽州牧,不能擅自領兵越界,對於冀州韓馥,公孫瓚也只能希望這個老好人自求多福了。
就在幽州這邊對黑山軍的處理方案快要下達的時候,冀州這邊卻是迎來了黑山軍的再次侵擾。
前段時間,冀州這邊就已經是邊疆告急,有一支黑山軍出現在常山,他們大肆搶奪當地富戶的糧草,並且還攻陷城池,這件事情越鬧越大,現在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結果,這件事情還沒有解決,冀州中山這邊又迎來了一支黑山軍,這一支黑山軍更狠,他們不僅搶奪當地好強富戶的糧草錢財,就連普通百姓他們都不放過。
殺人放火,搶劫強姦這些事情在中山這邊不斷上演,更可惡的是,這後來的黑山軍不僅讓中山本地的百姓無家可歸,他們更是利用手中的糧食和兵器對這些失去家園的百姓們進行威逼利誘,迫使他們加入黑山軍。
就這樣,半個月下來,這一支黑山軍竟然像滾雪球一般,人數達到了二十萬左右,冀州牧韓馥這下算是愁壞了,兩支黑山軍先後擾亂冀州,常山和中山這塊幾乎被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