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現在,擺在公孫續眼前的,就是如何以最小損失去攻下河套。
從提出北伐的計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不少日子了,而且,高順已經率領先鋒部隊前往草原去打頭陣,高手那邊的軍隊不部隊,加上輜重兵也沒有超過六萬,雖然高順目前的責任只是試探匈奴人的反應,但是,如果後續部隊不能及時跟上的話,高順也會有危險。
新軍雖然說要接收三個月的訓練,但是,從新軍招募到現在,有一部分已經接受了一個多月的軍事訓練,公孫續也等不急這十萬大軍訓練好,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公孫續準備率領這些部分訓練的差不多的新軍和後續騎兵前往草原。
現在,公孫續身邊的騎兵主要是兩千親兵衛,七千白袍軍,一萬五千重甲騎兵,還有就是最近由典韋負責組建的兩千虎賁衛士,虎賁軍的人數還需要擴增,典韋也一直在負責這件事情。
除此之外,為了能打好這一仗,公孫續算是盡起手中精銳了,三萬選鋒軍一直駐紮在城外進行訓練,這是公孫續在草原上打仗最大的王牌,如果不出意外,三萬選鋒軍也將會是北伐的主角。
但是,這次,公孫續的對手也不簡單,匈奴雖然沒落了,但是,匈奴帝國的餘暉仍在,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強大的匈奴人被稱之為天之驕子,匈奴並不是被漢朝的騎兵給打敗的,只不過,匈奴的經濟不行,他是被漢朝幾百年的繼續給慢慢拖垮的。
如果不是這幾百年,漢朝一直跟匈奴在對峙著,匈奴也不會沒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現在的鮮卑,也不過是匈奴當初的一個部落而已。( )
公孫續這次要面對的是匈奴一分為二後的南匈奴,也是漢化相對強的一個,北匈奴遠遁漠北,或許有些部落都不知道遷徙到哪去了,總的來說,公孫續的敵人不是很強大。
但是,匈奴人自幼就生活在馬背上,十幾歲的少年就可以馬上開弓,再加上生活條件的因素,匈奴人幾乎個個上馬就是戰士,下馬就可以是牧民。
草原的天氣變化莫測,草原的生活條件也不好,如果運氣不好,草原每年都會有雪災和狼災等自然災害,這就給生活在草原的遊牧民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由於條件惡劣,草原人能活到五十歲就算是高壽了,如果遇上年景不好,出現雪災而導致糧食短缺的話,很多老人都會選擇離開帳篷,甚至葬身狼腹。
這樣既可以給後代節省食物,增大他們活下去的機會,又能減輕後人的負擔。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與其一家人在一起等死,還不如年老者自行選擇死亡,增大家人活下去的機會。
草原條件不僅給草原遊牧部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好戰不屈的性格,每個在馬背上長大的草原人,都是勇敢的戰士,每年冬季,很多部落都會聚集在一起,然後選出勇士專門去屠狼,這樣就可以防止狼群彙集出現狼災。
也正是因為如此,草原才孕育出那麼多難纏的民族,現在的匈奴和鮮卑,以前還有東胡,以及歷史上出現過的突厥,蒙古等,只要能經受住草原的考驗,草原部落就能興盛起來。
漢武帝時期,大漢朝國力強盛,衛青霍去病多次率軍出擊匈奴,並進行了三次大決戰,這才算是遏制住了匈奴的氣焰,消弱了匈奴的實力,但是,這給漢朝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三次大決戰後,漢朝國力空虛,民怨沸騰,各出都有起義,這就是擊敗匈奴人帶來的後果。
當初,衛青和霍去病每次出征都要調集十幾二十萬的騎兵,戰馬更是數十萬匹,民夫更是不計其數,幾乎每一個騎兵都需要五個步兵和民夫來提供糧草,民夫靠肩膀才能將後勤補給挑到前線戰士手中。
但是,前線戰士能吃到一個餅,那沿路起碼要消耗五個,而且,三次決戰雖然說以漢朝的勝利結束,可是,當初北伐匈奴的將士大多戰死或是成了殘廢,能完整活下來的畢竟是少數,民夫就更不用說了。至於那隨軍出陣的數十萬戰馬,最終也就能回來幾千匹。
慘勝如敗,漢朝和匈奴的對峙,不僅導致了匈奴帝國的沒落,也直接導致了大漢帝國的衰退,只不過,匈奴沒落後,其他草原部落興起,有了取而代之的意思。
而漢朝,在經歷了一系列演變後,西漢倒了下去,東漢又站起來了而已。不過,匈奴一直是漢朝的外患,幷州,幽州一直遭受草原部落的侵擾,幾百年來都是如此。
當年衛青霍去病兩位將軍率軍遠征,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打下了一片又一片領土,可隨著國力的衰退,後人沒能守住這些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