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新樣式,但資訊化條件下的游擊戰怎麼打,卻是個新問題。伊拉克游擊戰雖然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並由此帶來了許多複雜因素,但它畢竟出現了資訊化背景下游擊戰的一些新特點,所以值得關注和研究。
美國原計劃2004年6月30日要向伊拉克臨時政府“交權”,本以為伊拉克局勢將會漸漸平靜下來了,誰知與美國的願望恰恰相反,伊拉克游擊戰驟然升級,伊拉克局勢風雲突變,更讓人不能不關注。3月底,在“遜尼三角地帶”爆發了“費盧傑事件”。4月初,又在什葉派傳統區爆發了什葉派起義。這樣,就形成了遜尼、什葉兩派“南北呼應,一致抗美”的新局面。
這一重大變化,使小布什政府陷入了極大被動,也使伊拉克政局的未來走向和秋天的美國大選增加了許多變數。這說明,資訊化時代的游擊戰不僅具有“小打小鬧”的戰術意義,而且具有影響戰爭全域性的戰略意義,所以它值得關注和研究。
關注伊拉克游擊戰,還有另一個理由,它回答了當代軍事學上的一個爭論:在資訊化條件下,游擊戰是否已經過時?“遊擊”作為一個古老軍語流傳至今,年代已經很久遠了。我國漢代就有“遊擊將軍”,到清代仍有這一職務。在世界戰爭史上,游擊戰雖然向來不是主流戰法,但也古已有之。由於游擊戰以小股、分散、遊動、襲擊為主要特點,具有很大的主動性、靈活性、隱蔽性,尤其適合弱方抗擊強敵時採用。20世紀中期,游擊戰曾在世界範圍內興盛一時。二次大戰中,從東方到西方,被德、日、意法西斯佔領的各國人民,紛紛以廣泛。2。 128 的游擊戰抗擊入侵者,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種奇觀。中國的抗日遊擊戰爭舉世聞名,毛澤東論抗日遊擊戰的軍事名著魅力長存。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也曾經讓中國觀眾看得激動不已。後來,格瓦拉領導的游擊戰,更是紅遍拉丁美洲和非洲。再後來,越南遊擊戰曾使美軍吃盡了苦頭,被迫從越南撤軍。但進入資訊化時代以來,戰爭面貌已經大變。有人曾一度認為,在資訊化時代游擊戰已經過時,這種作戰樣式將會消亡。事情是不是這樣呢?伊拉克游擊戰向世人表明,在高技術兵器和高技術手段主宰的資訊化戰爭中,游擊戰仍然有它一定的地位,它仍然可以有所作為。
二問:如何給伊拉克游擊戰準確定位?
首先要明確,伊拉克游擊戰,是從伊拉克戰爭中派生出來的,它是從屬於這場伊拉克戰爭的。因此,必須著眼伊拉克戰爭的全域性,才能對伊拉克游擊戰作出恰當評價。不妨把伊拉克戰爭分成三個階段來分析,從中找到游擊戰的地位。
第一階段:戰略運籌階段。這個階段從2002年秋天至2003年3月19日戰爭爆發前夜,前後約半年左右。這個階段的戰略主導權完全掌握在美英手裡,按照美英兩國的戰爭意志進行戰爭的醞釀和謀劃。這期間,美英兩國忙活了三件事:一是為開戰造勢。他們在國際上大造“薩達姆支援恐怖主義”、“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是一個嚴重威脅”等輿論,為這場“倒薩戰爭”製造“充分理由”,營造開戰氣氛。二是向戰區大規模調集兵力。
從2002年秋季開始,美英兩國先後向波斯灣、阿拉伯海和地中海調遣了“小鷹”、“星座”
、“林肯”、“杜魯門”、“羅斯福”、“皇家方舟”等航母特混編隊,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對伊拉克形成合圍之勢。美英的地面部隊和空中力量,也分別從美英兩國本土和歐洲、亞洲、太平洋地區緊急調往中東。在科威特、卡達、巴林、迪戈加西亞島等地建立起了20多個後勤保障基地。美軍中央司令部也於2002年12月在卡達首都多哈郊外的賽利耶兵營開設了前線指揮所。美軍的軍用衛星系統也提前啟動,為對伊開戰構建偵察、通訊、導航和指揮系統。三是展。3。 129 開全方位的外交攻勢,力爭取得聯合國的開戰“授權”。這一點,美英的如意算盤未能實現,聯合國始終通不過出兵決議。法、德、俄三國也公開站出來反對美英出兵伊拉克。但是,這時美英的戰略運籌已經一切就緒,萬事俱備,只欠西風。聯合國通得過也罷,通不過也罷,法、德、俄贊成也罷,反對也罷,小布什和布萊爾已是“二意孤行”,決心開戰,絕不回頭了。伊拉克方面,薩達姆在戰略運籌階段究竟做了些什麼,我們目前無從知其詳。但從伊軍在交戰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嚴重問題看,薩達姆及其高官們在戰爭爆發前的戰略運籌是非常糟糕的。
第二階段:正面交戰階段。這個階段從2003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