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從年輕的選取,先跟大家通報一下,還請大家見諒。”
“這次柳毅娃子招50個人,這場面有點大啊,他還有其他開支,難道他就不怕虧了。”
“我也覺得。建個果園起初就投入好幾百萬,這人手找齊每月工資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你看就算200人一月就是10萬。這小子還真敢幹。”
“蔬菜都能那麼值錢,他種果樹我看也差不到哪裡去。”
“聽說柳毅年後還要修路到這邊,和對面的公路接上。”
“不跟你們說了我也去報個名。我看這個還是比較靠譜。”
他說的話似乎有種感染力,村民覺得能夠勝任這果園工作的都陸陸續續把柳毅圍住,最後只剩下年齡大些的在一邊感嘆:“老了身體很多零件都不聽使喚,報名也選不上。”
“不過我們好好將息,多活幾年看看山村以後的變化也好,聽說柳毅娃子還說我們以後也能建上像他家一樣的新房。”
“我也聽過,明年他鋪的攤子很大,也需要很多人手。今天叫我們來可能也是這樣想的,把一些還帶有勞動力的人安撫下來,別到時候不幫忙不說還扯後腳跟拖後腿。”
“我看他做這做那的也很辛苦,可他卻沒有苛刻大家村民,有點良知的我們還是要好好想想,他這樣做我們村裡村民獲得了多少好處,以後在能幫的地方要毫不猶豫的幫忙,可不要叫這孩子寒心了。”
幾個年高輩分也不低的老頭在一邊嘀嘀咕咕的討論著,這邊柳毅也快速的統計好大家的報名情況,看著有些年歲大些的老人,柳毅還細心做他們的工作叫他們就在家安享天倫算了,何苦還要到他果園來打工呢。
經過柳毅逐步篩選核對,50個村民,和在座的比起來是要年輕一些不過平均歲數達到50以上。但這個就是農村的真實寫照,新聞中常常把這些孤寡老人稱為留守老人。
選上的村民當中,陳漢友名列其中,他的工資比其他人稍高,不過他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