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成緣,因緣成書,便因為這個傳說,以至今天的萬松書院,演變成了青年男女們尋覓良緣的好地方,四時假日,遊人如織,屬結伴的青年男女最多。陌上花開之時,踏青履痕之間,那一雙雙、一對對,叫人羨慕美好姻緣。
方慕南與白羽裳也夾在這成雙成對的遊人中,看去與別的青年男女們並無分別。而因白羽裳的美麗,還讓方慕南得來頗為不少的豔羨目光。
被這成雙成對的氛圍所感,方慕南瞧了白羽裳一眼,大著膽子牽住了白羽裳的手。只覺觸感柔軟滑嫩,有如凝脂,又有如細羽。白羽裳微一僵後,輕輕掙了一下沒有掙脫,便也任由他牽著了。
現在的萬松書院也是近年重新建成的,由九九年起,歷經三年,於零二年十月方才建成向遊人開放。重建後的萬松書院,佔地約六萬平方米,是西湖周圍惟一以書院文化為主體的文化公園。
書院的主體建築有仰聖門、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閣等。在中軸線上,學齋、御碑亭等分列兩側,其他的亭臺樓閣則依據自然山勢,星羅點綴。書院內嘉花茂樹,修篁奇石,交布其間,周圍蒼松掩映,小溪潺潺,遙可望雷峰夕照、寶石流霞,近可聽松濤泉流、蟲鳥和韻。
其中毓秀閣原為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現闢有“梁祝書房”,展現梁祝當年刻苦攻讀、促膝並肩兩無猜的場景。明道堂為書院講堂,陳設展示中國曆代科舉文化。大成殿為祭祀孔子處,設有“孔子行教圖”壁畫。
作為一個向遊人開放的收費公園,重建後的萬松書院設定了一明一暗、一實一虛兩條文化主線。明為“明清知名學府”、暗為“梁祝愛情之地”,中軸線上以古代書院的佈局為實景,而在右側石林中又依自然地勢巧妙點綴與“梁祝”十八相送有關的場景,如觀音堂、草橋亭、獨木橋等等。
第五十七章偶遇
第五十七章偶遇
萬松書院的石牌樓有三個,成品字型排列。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松書院”,背面書“太和元氣”;左邊牌坊正面書“敷文書院”,背面書“道冠古今”;右邊牌坊正面書“太和書院”,背面書“德侔天地”。
太和書院和敷文書院都曾經是萬松書院的別名,這三個名字分別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牌樓上祥雲環繞,正面雕著雙龍戲珠和梅蘭竹菊,背面雕刻福祿壽圖案。
石牌樓算是萬松書院的山門,走過石牌樓後,經過一道長長的石砎,才到萬松書院的主體建築。
第一進為仰聖門,這是書院的正大門。仰聖即為瞻仰聖人與聖人之學,提醒人們步入書院必須衣冠整齊、心懷崇敬。第二道門為毓粹門,毓粹,意為培養有學問,有道德的人。
過了毓粹門後,便是萬松書院的第二進明道堂。古代書院承擔著講學、祭祀、藏書三大功能。明道堂即為萬松書院的講堂,現陳設有工藝鉅著《中國科舉大觀》。兩側廂房分別為居仁和由義二學齋。原為書院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場所。取意於孟子的“居仁由義,體用己全”。現在這裡只是個旅遊景點,自沒有什麼學子居住、進學。
第三進為大成殿,乃祭祀開創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處。孔子像位列正中,兩旁配有四座雕像,左右各二,乃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
兩側的牆面用壁畫形式展示了八幅孔子行教圖,分別是杏壇設教、讀《易》有感、舞雩從遊、泰山問政、子貢辭行、忠信濟水、侍席魯君、禮墮三都。並設有青銅祭器。殿前設曾唯和顏樂二碑亭,分立有康熙和乾隆這祖孫兩代皇帝為萬松書院的御題手跡複製碑。
明日這大成殿上便會有一場祭祀活動,聽聞主持祭祀的還是一名孔子的後人,由山東曲阜的孔聖故里延請而來。這場祭祀早以文字的形式公佈宣傳於萬松書院各主要顯目位置,山門前便有一處豎立的公告牌,是以方慕南和白羽裳都早已知曉。
據公告牌上所介紹,這場祭祀活動還挺盛大,市裡的各主要領導與各界人士明日都會前來參加祭祀,市內的各大媒體也都會報道這一盛況。此事方慕南之前並未聽聞過,也是見到公告牌才知曉。
華夏有兩大傳承千年而不絕的世家,一便是開創儒家的孔聖人傳下來的孔家;另一則是創立道教的張道陵傳下來的張家,也即是正一派龍虎山的天師世家。道家學說雖早便已有,但在張道陵之前只是稱家,直到張道陵,才根據道家學說,創立下了道教這一教派。
這兩大世家,一儒一道,歷經千古滄桑,十數個朝代興替,皆能傳承不息。而孔家比張家則還要久遠,號稱第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