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伺候陛下的,還是要早日有個孩子才好。”
靜妃:“是,娘娘。”
眾妃走後,柳州刺史夫人(皇后的叔母,靖國公之弟媳:安氏:安臣姝)與芳華縣主(柳州刺史嫡女,皇后的表妹:謝氏:謝孟笙)入宮向皇后請安:“妾身、臣女拜見皇后娘娘。”
皇后:“叔母和竺月(芳華縣主的小字)怎麼回京來了?”
芳華縣主:“回娘娘的話,母親思念家鄉,父親又有公務在身,便只有我們母女回京省親,還望娘娘勿怪。”
皇后:“無礙,咱們是一家人,不必像旁人一般娘娘來娘娘去的,竺月還是喚本宮姐姐吧,你們也安心在宮中住下吧,有什麼缺的,只管告訴本宮,叔父也是克勤克儉,本宮也會向陛下進言以此褒獎。”
“多謝娘娘。”
皇后:“文音,帶叔母與妹妹去越文殿安置吧。”
“是。”
“妾身、臣女告退。”
這日,皇后帶著芳華縣主在御花園中散步,碰見了嘉貴妃與懿妃帶著晉安公主:“參見皇后娘娘。”
芳華縣主:“參見貴妃娘娘、懿妃娘娘、公主殿下。”
皇后:“大家都不必多禮,御花園本就是解悶才有的,也就各自賞玩吧。”
嘉貴妃:“妾聽聞安夫人帶著芳華縣主回京,果然,有家人在身邊,娘娘的氣色都好了不少,如今娘娘有孕,怎的不見長公主與大皇子在身邊侍奉?”
皇后:“哲兒一心在學業上,所以不得空過來,瀅兒又在為十二歲的及笄禮做準備,正跟著禮儀姑姑學當日的禮儀呢,她是嫡女,又是長公主,自然不能在那日出什麼醜為皇室臉上抹黑。”
嘉貴妃:“妾不知皇后娘娘讓何人來做長公主的贊者呢?”
皇后:“贊者之職,本宮看中了左相的夫人舒杜氏(杜清茴)來做瀅兒的贊者,一來是如今左相位高權重,也是有才華才能坐上如今這個位置的,這二來,左相也是瀅兒的叔公,左相夫人更是她的叔公母,她來也是最合適的。”
嘉貴妃:“娘娘思慮周全,妾自愧不如。”
懿妃:“妾不知陛下是何用意,大皇子既是嫡子,又是長子,且只有大皇子一個皇子,為何陛下還未立大皇子為太子,要知道儲君之位虛懸人心浮動,會引得朝局不穩。”
皇后:“陛下畢竟才剛登基兩年之久,若是早立太子,更會讓朝臣們疑慮,畢竟錦貴妃和麗妃如今也有了身孕,若是有皇子,陛下也是要思量多年的,本宮的兒子做不做皇帝都無所謂,只要孩子康健便好。”
嘉貴妃知道皇后雖然嘴上這麼說,其實可看重大皇子的太子之位了,來延續她們謝氏一族的榮耀了。
芳華縣主:“妹妹不知姐姐有孕,還硬拉著姐姐出來玩,請姐姐勿怪。”
皇后:“沒事,有孕就應該多出來走走,透透新鮮空氣,這樣對孩子也好。”
嘉貴妃:“娘娘,妾今日與懿妃妹妹去了辰曦宮,婉婕妤也有了身孕,看來這宮中除了鈺瑨皇貴妃,什麼好事都來了。”
皇后:“是啊,鈺瑨皇貴妃生前是做過一些對不住大家的事,但逝者已逝,咱們生者也不要再計較之前的舊賬了,本宮也常常祝禱嘉儀在極樂世界過得好,也算是咱們姐妹一場,祈禱她了卻今生罪孽。”
懿妃:“娘娘說的是,娘娘慈悲為懷,菩薩一定會保佑您生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皇子的。”
皇后:“男胎女胎本宮倒不在乎,有了哲兒,本宮也不在乎有沒有皇子了。”
芳華縣主:“姐姐,你們先聊著,我先去瞧瞧長公主那邊準備的如何。”
“去吧。”
芳華縣主來到雨嘉殿,芳華縣主:“參見長公主。”
長公主:“小姨快免禮,咱們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氣。”
江姑姑(江佳貞):“奴婢參見縣主。”
芳華縣主:“長公主的禮儀學的如何了?”
江姑姑:“長公主聰慧,學得也快,什麼都一點即通。”
芳華縣主:“如此便好,那長公主今日學的可學完了?”
江姑姑:“回縣主,已經學完了。”
芳華縣主:“那這兒也沒你的事了,下去歇著吧。”
雖然長公主與芳華縣主差了一輩,但還是十分聊得來的,隨後,她們來到冰夕樓上說著話,長公主:“小姨,你怎麼與叔祖母回京來了?”
芳華縣主:“還不是你叔祖母想家了,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