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簡王妃和儀王妃都臨盆了,太后看見皇孫旺盛也是欣喜。
這日,帶著孩子們去宮中請安:“請母后、母妃安。”
太后:“快起來,把孩子們抱給哀家瞧瞧。”
嚴乳母:“賢翊世子沈霖請皇太后安。”
唐乳母:“明姝郡主沈晚鈺請皇太后安。”
太后:“都是好孩子,正好二皇子(皇后嫡次子:灝王:沈策)和長公主(蘭妃庶長女:蘭縈長公主:沈情)也來給哀家請安,哀家今日準備在宮中設宴慶賀。”
在順德宮,太后舉起酒杯,說:“今日四位孫兒滿月,皇室子嗣旺盛,哀家甚喜,眾卿一同舉杯。”
“太后娘娘大喜。”
酒宴到中場時,太后:“咱們喝的盡興,但孩子們也該就寢了。皇后、蘭妃、簡王妃、儀王妃,抱孩子們回寢殿休息。”
“是,兒臣、臣妾告退。”
宴後,陛下在送皇太后回寢殿的路上,太后:“皇帝啊,哀家可不希望德怡太妃的事情重演。”
陛下:“母后何以這樣問?”
太后:“哀家早就聽聞許昭儀自縊的事了,哀家之前不說是為了不讓皇帝你擔心,如今哀家說是想平息宮中的流言蜚語,如今宮中盛傳的就是這個。”
陛下:“母后放心,朕一定處理妥善。”
這日,太后回敬王府:“給太后娘娘請安。”
太后:“都是家裡人,不必拘禮。哀家聽聞父王母妃日後都要在鄉下別莊養老,特來送送你們,還帶來了宮中新做的細軟,好讓父王母妃在別莊睡的安穩些。”
大長公主:“娘娘細心,咱們也收下吧。朝兒、慎兒,日後母妃不在京都,你們這些做舅舅的也要幫襯著琛兒,也要幫助你們姐姐。”
“孩兒記住了。”
太后:“父王母妃日後在南希也得多多注意身體,柳歆姑姑也要時常請大夫為二老診脈,若有什麼疾病也可早些查出來。”
大長公主:“太后想的周到,你也要注意身子,日後那麼那麼多皇孫,可擾得你不得安寧。”
太后:“宮中常年冷清,多添些皇孫也好熱鬧些。”
大長公主:“皇室子孫興旺,想來也是先帝所想看見的,我朝子孫壯大,這樣其它部族便想侵佔大虞也沒那麼容易。”
太后:“母妃說的是,如今女子也可參加科舉,也是利用了有用的人才,也不算是浪費了人才,哀家保證,父王母妃下次回京都又是一番盛景。”
大長公主:“本宮相信你你和陛下的能力,本宮也很期待再創盛景,朝中的忠臣良將也已年老,也需在朝中培養忠臣良將,不似咱們當年的那番景象了。”
太后:“母妃信任,哀家定會做到最好。”
大長公主:“謙兒從小便是陛下的伴讀,與陛下也甚是親密,他做陛下身邊的臣子再好不過了。”
緣王:“姐姐,謙兒和璇兒都是弟弟的兒子,但兩人的性格卻完全不同,如今他們也到了婚配的年紀了,弟弟想請姐姐指兩個好姑娘給他們為妻。”
太后:“這一時半會兒哀家還真想不出來哪戶人家的小姐能配給他們,哀家再看看吧。”
在儀王府,昭太妃的病越來越嚴重了,儀王與儀王妃也日日侍奉在側。
這日,昭太妃突然吐血,儀王趕緊召了太醫,太醫診了脈,說:“殿下,太妃已到了彌留之際,迴光返照了。”
儀王揪著太醫的脖領子,說:“你說什麼!本王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都要治好母妃,不然本王讓你全家為母妃陪葬!”
儀王妃也在勸儀王:“殿下,快放開太醫,殿下,你這樣也不能讓母妃痊癒啊,倒不如讓太醫再想想辦法。不如,我們去求皇叔公,說不定他會讓皇叔母為母妃診治一番。”
儀王:“有道理。來人,備馬。”
來到齊王府,儀王跪在齊王面前,說:“求皇叔公讓皇叔母為我母妃瞧瞧瞧病吧。”
齊王:“儀王,不是皇叔公不幫你,萬一你皇叔母也沒辦法怎麼辦?”
儀王妃:“還請皇叔公讓皇叔母一試。”
齊王妃:“夫君,要不臣妾先去瞧瞧,治不好的話再說吧,畢竟性命要緊。”
來到儀王府,齊王妃診了脈搖了搖頭,儀王拉住了她,說:“叔母,您搖搖頭什麼意思?”
齊王妃:“儀王,本妃也無能為力,還是把該說的話都說了吧,早些讓宮中準備太妃的棺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