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是拜火教、摩尼教之源,在中國稱為“祆教”。
瑣羅亞斯德是該教的創始人,出身於米底王國的一個貴族騎士家庭,二十歲時棄家隱居,三十歲時受到神的啟示,他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四十二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國王,此後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七十七歲時在一次戰爭中,在神廟裡被殺身亡。另有說法謂瑣羅亞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創,他只是一個集大成者。
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馬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瑣羅亞斯德教的出現,對後來的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有深遠的影響,猶太教的先知但以利曾經在波斯帝國擔任丞相,深受該教二元論的影響;在基督教尚未成為羅馬國教之前,羅馬國內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該教的一個分支,奧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在薩珊王朝期間(約二百二十六年到八百五十一年),被立為波斯國教,佛祖釋迦牟尼悟道後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瑣羅亞斯德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內尚保留有五座寺院,但規模都很小,也舉行宗教儀式,內有長年不滅之聖火,在伊朗和印度孟買一帶的帕西人中仍有較大的影響,史學家因其在歷史文化上的突出貢獻而稱其為“世界第五大宗教”。
公元前二十世紀,原居住在中亞地區屬於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越過興都庫什山湧入伊朗高原,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別是火神,並實行煩瑣的祭祀儀式,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瑪茲達的地位已經十分重要。
早期的原始宗教還沒有一個唯一的“造物主”概念,但在眾神中漸漸發展出了“主神”,後來一神教的出現,和雅利安原始宗教多神崇拜中的主要內容:密特拉崇拜,有直接的關係,密特拉崇拜在上古是最主要的崇拜物件之一,火、光明、太陽神崇拜都源自密特拉崇拜,它是古埃及多神崇拜文明之外較早具有一神論萌芽的宗教崇拜。有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的一神論,阿肯那頓法老(Akhenaten,有時亦譯作埃赫那頓)的宗教改革,有來自它的影響,當然證據還不充分。
瑣羅亞斯德教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改革過的宗教信仰,到公元前六世紀,瑣羅亞斯德才真正完成了一神論性質的宗教改革,阿胡拉•;馬茲達成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創造的主神光明神,而它的原型密特拉則被降格為阿胡拉•;馬茲達在人世中的代表,但後來伊斯蘭教進入波斯時,最負隅頑抗的不是當時波斯的主流信仰瑣羅亞斯德教,而是更古老的密特拉崇拜。
公元前五百二十二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執政後,為了統一波斯的需要,獨尊阿胡拉•;馬茲達,力圖貶低部落的氏族神臺瓦等,其後繼者塞齊斯等追隨大流士的信仰,常自稱為阿胡拉•;馬茲達的使者,聲稱神的意志透過皇帝宣示人世,據考證,瑣羅亞斯德的庇護者維斯塔巴就是大流士的父親,瑣羅亞斯德也獨尊阿胡拉。馬茲達為最高神。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的宗教為祭司階層麻葛所控制,麻葛崇拜阿胡拉•;馬茲達,反對惡靈,對死者實行天葬,因此有人把麻葛和反映瑣羅亞斯德教信仰的《伽泰》聯絡起來,認為該教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後時期的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公元三世紀波斯薩珊王朝建立後,瑣羅亞斯德教重新興盛,取得了國教的地位。薩珊諸王都兼教主,自稱阿胡拉•;瑪茲達的祭司長、靈魂的救世主等。他們蒐集整理希臘化時期散佚的經典,編纂了《阿維斯陀》,使該教教義有了具體、明確的內容。五世紀時,該教一部分教徒在瑪茲達克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社會和宗教改革。四百九十一到五百二十九年之間,在波斯和亞塞拜然等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持續不斷的起義。薩珊王朝先後採取欺騙與高壓的政策,起義終於被鎮壓。
公元前四世紀,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後,波斯進入希臘化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受到沉重打擊,但在公元元年前後又重新活動,在波斯萬神殿中出現了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