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一搭一唱起身作揖道:
“將軍乃“護國大將軍”,為民保駕,功在社稷!有話請講。”
董卓虎視耽耽,囂張跋扈道:
“天子為成民之主!居然昏弱,沒有能力祀奉宗廟社稷,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現在,依照“伊尹”、“霍光”前例,改由“陳留王”繼承大統,眾卿家以為如何?”
諸官聽罷,沒有人敢表示意見。
董卓雙眼一掠欣色,再加強語氣道:
“從前,“霍光”決定大計方針!“田延年”握劍待,若有人膽敢反對,軍法從辦!”
此言一出,語驚四座,無不震駭。
袁紹在座按捺不住,手撫配刀,起身道:
“當今皇上年紀正幼!並無惡行傳佈天下,將軍如果罷黜嫡子、改立庶子,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
董卓手按劍柄,暴然大聲叱喝道:
“你是什麼東西,竟敢用這態度跟我說話?天下大事在我掌握之中,黃口孺子,膽敢不從,你難道認為我不敢殺你!”
袁紹勃然大怒道:
“天下英雄豪傑,不僅你一人而已!”
話畢,拔出配刀,倒持為禮,向在座文武百官作了一個半圓的揖,昂然而離席。
董卓持配劍本欲追殺,為李儒制止,在其耳邊道:
“將軍初到洛陽!此人袁紹是百年世族門閥,江湖豪傑為其助力者眾,殺之恐怕大亂,相認為宜!”
“尚書”盧植離座又起,耿直不悅道:
“董將軍此言差矣!商朝“子太甲”既坐大寶,昏庸不明,“伊尹”放逐於“桐宮”,前漢朝九任帝“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幹餘條,故“霍光”祚告太廟而廢之。今之年幼,行為並無過失,不能援引前例!”
雙眼炯炯環顧一群文武百官,大多為俯頭羞窘貪生怕死之輩,正義凜然又道:
“將軍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九、霍之大才,怎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云:
“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所以將軍言行教人不服!”
董卓暴跳如雷,虯胡若刺蝟賁張,撥劍欲殺盧植,為同僚“尚書”蔡邕挺身所阻道:
“盧植乃儒家學派文德武韜具備之人!天下儒生敬服之,如果殺害,一定引起全國性恐慌!”
董卓暫息暴怒,指責叫囂道:
“**的屁樣老小子!你膽敢當面說數我的不是,本將軍現在就撤了你的職,滾回你的老家“上谷郡”(河北省懷來縣),永遠不準入朝!”
盧植氣憤憤填膺,把官帽脫下,就往宴席桌一放,拂袖退出。
董卓環目欲裂,怒氣咆哮道:
“你們還有誰不服!老子就斬了誰!”
話聲一落,座下一人推案翻則起,怒斥道:
“我乃“荊州刺史”丁原也!我就是不服!操你的龜兒子,天子是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你是否打算篡逆?跟你這種人同僚,是老子的一生恥辱,告辭了!”
董卓怒不可遏,狂吼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執劍欲砍之際!
閃出了一人!
此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頭頂束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道:
“我乃呂布,字奉先是也!誰膽敢碰我義父“荊州刺史”一根汗毛,就吃我手中方天畫戟再說!”
董卓一呆,心中膽怯,為李儒拉回了座位道:
“今日飲宴之處!可該開懷暢飲,不談國政;來日再公論不遲!”
“司徒大人”王允趁機道:
“李兄言之有理!廢立之大事,不可酒後相商,改日再議。”
董卓實料不到阻力如此之大!氣憤甩袖離席,李儒偕“司徒大人”王允緊隨其後,滿朝文武百官不歡而散。
所謂:丁原仗義身先喪,袁紹爭鋒勢又危。這是後話不表。
翌日清晨。
董卓召來“太傳”袁隗,徵求意見,袁隗順服的建議道:“聖上資質確實平庸不堪造就!應協迫何太后下詔罷黜,滿朝文武偕天下百姓,就不會有太大的異議!”
九月初一。
董卓再在“祟德前殿”召集御前會議,親手抱著“陳留王”劉協,向滿朝文武大臣道:
“皇上在為先皇守喪期間,沒有孝心,而相貌儀表平庸,不該為人君主,應解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