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3 / 4)

小說:陰間到底是什麼 作者:風雅頌

比較奇特。”

“怎麼?是從誰那裡抄的?”柏霜繃著臉問。

“是從一份古代的手稿裡來的。”劉洋說。

柏霜和許大志面面相覷,柏霜說:“劉洋,你的意思是,你寫的《陰間》第三部後半部分,靈感取自古代的一份手稿?”

許大志聽到這個非常感興趣。作為寫手最為難得的就是寫作創意,人類歷史五千年世間的事都讓人反反覆覆寫乾淨了。能想出一個奇特別緻的點子那就是寫手成功的一半。

“這份手稿,其他人見沒見過?”柏霜問。

劉洋笑:“放心吧,這份手稿就是原作者臨死前寫的,隨即封存。流傳到現在,看過的人看懂的人也就兩三個而已。”

“‘看懂’?我還是不太明白,那份稿子很難理解嗎?”柏霜好奇地問。

劉洋想了想,說道:“怎麼跟你說呢,這份手稿是經過加密的。想看出它寫的什麼,必須進行文字解密。”

許大志業餘時間就是個解密愛好者,此時興趣也是越來越濃。他雖然很不喜歡劉洋,卻被這件事完全迷上了,迫切想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麼。

“劉洋,你能說說嗎?”柏霜問。

“你們都看過我前面的書稿吧?”劉洋忽然問道。

“看過。”

“《陰間》前面的故事裡,出現了一個人物,叫李大民。還記得嗎?”

柏霜點點頭。李大民算是《陰間》故事裡人氣比較高的一個人物,這人非邪非正,在書裡他的經歷非常奇特,曾進過一幅畫裡,後來又修煉鬼修之術,種種離奇。最後描寫到他,好像是去了四川,再沒了下落。

“李大民在書外的原型,也叫李大民,是我的好朋友。他本尊的經歷沒有書裡寫得那麼匪夷所思,不過人物性格都差不多,好無事生非,呵呵。那份文字加密的古代手稿,最早就是他發現的。”劉洋說。

兩年前的夏天,李大民到日本的京都遊玩,和朋友進了一家舊貨商店。想買一些有京都特色文化的紀念物帶回國。就在那家店裡,李大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能劇面具。

能劇,是日本一門非常古老的戲曲藝術。面具風格非常詭異,臉色雪白,嘴唇豔紅,沒有眉毛,只是在眉骨處輕輕兩抹。當時李大民對能劇並不瞭解,只是特別喜歡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怪異風格,便花錢買了下來。

事情是出在飛機上。從日本坐飛機回國,路上無聊,李大民便拿出面具把玩。那面具做的實在是活靈活現,宛如一張人臉活在他的手上。鄰座的乘客看得皺眉。李大民也不是討厭的人,便想把面具收起來,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面具的構造有點問題。

這個面具的材料不知是什麼東西,摸起來軟軟的很有面板的質感。面具由裡外兩層這樣的材料黏合而成,李大民就發現面具的邊緣處開了膠。也就是說裡外兩層的皮面因為時代久遠,發生開裂剝離。

李大民無意中就發現在兩層皮面的中間,似乎夾了一樣什麼東西。

當時手頭沒有工具,也不好在飛機上操作這些事,只好耐住性子。等到了國內,他從機場下來,第一時間就回到了家。取來工具,小心翼翼把這兩層皮面剝開,裡面的夾層果然有東西,一本書掉了出來。

李大民翻了翻,是一份非常古老的手寫摺頁書冊。表面赤金,可以隨意拉開摺疊,裡面密密麻麻寫得都是日語,看又看不明白。這東西如果擱在其他人手裡,一時新奇,隨手一扔就過去了。但李大民這人,有著極強的求知慾,他憑直覺感覺到,這份書稿儲存如此詭秘,會不會有什麼秘密呢?

李大民找到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朋友,讓他進行翻譯。那朋友簡單翻了翻,告訴他,寫這份手稿的人自稱叫孫阿彌。阿彌,不是真實名字,屬於能劇裡演員普遍用的一種藝名字尾。這位孫阿彌,應該是位古代的能劇演員,這份手稿很可能寫的是他演能劇時的一些體悟。

朋友讓他把書稿放在這,慢慢翻譯,出了結果再告訴他。

一個月後,李大民接到朋友的電話,說手稿已經全部翻譯出來。但是,情況有些怪異,他也拿不準是怎麼回事。

李大民趕緊到了他家,朋友把手稿給他,還另有一份厚厚的列印稿。列印稿上都是漢字,是手稿翻譯成中文的稿件。

李大民千恩萬謝,拿著正要走。朋友攔住他,說這份手稿有問題。

據他朋友說,這份手稿表面上寫的確實是能劇感悟,不過行文支離破碎,邏輯雜亂,日語原版看得特別費勁,翻譯成中文更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