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篡明 作者:炒作

林黨爭,官吏只以朝堂爭辯為事,不以百姓疾苦為慮。關外建奴叛亂,任用文臣執掌軍務,陝北流寇肆虐,卻屢屢以招降為計,不思痛下殺手。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內,若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如何能維持兩線作戰?”李輝嘆了口氣,“強如德意志,兵精將悍,仍不免於兩線而亡,奈我大明何?”

朱光昭聽得膽寒,細細思索,李輝雖然不過一山野村夫,見識竟然這深入腠理,實在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若大哥臨君位,面臨此等處境,當作何策略?”

“如果是我”李輝頓了頓,“我自然無覬覦帝位之心,但是紙上談兵,聊作空想。”他嚥下唾沫,“首先與滿清講和,換來東北戰線安定,之後派遣一部分兵力在遼東構築深溝高壘,蓄積糧草,派遣名將防守關隘,進行備戰。之後以大軍入關內,痛剿流賊,務必趕盡殺絕,將其連根剷除,以絕後患。同時減免百姓稅費,發展海運,海運可得十倍之利,棄此厚利而厲行海禁,不明之甚也!於國內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推廣玉米番薯等高產作物,摒棄黍麥等低產作物,百姓得三餐溫飽,定不會從於流賊。再以五年為限,休養生息,重振國力,交好蒙古,同抗滿清,最後以重利買通遼東兀良哈三部,自東北西部出兵,我以遼西一線全線動員,兩面夾擊,定能一舉剪滅建奴,重定關東大好江山,之後步步為營,將關內無地少地居民遷徙關東,充實其地,十年之後,關東沃土盡為我所有,那滿酋失去根本之地,飢寒之下定然全族覆滅,禍患永除,豈不妙哉!”李輝款款說道。

“如此妙計,聽來令人心神激盪,不知運作起來效果如何?”朱光昭聽得兩眼直冒火,“當年若有兄長輔佐父,父親大人,定不會有此亡國之痛!”

“兄弟抬愛了,聽聞你和李自成相處多日,此人如何?”李輝現在覺得這文言文真拗口。

“李自成乃大丈夫是也,進得北京城,卻日日餃子為食,但牛金星,劉宗敏皆大奸臣,順賊天下,說滅於二人之手,怕不為過。”

“哦,李自成現在已經死了吧!”李輝眼珠轉了轉,“張獻忠現在也已經被包圍了,但是還有部將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等人抗爭。兩年之內,清兵主力是不大可能移師江南的,這兩年時間是咱們最好的發展時機,如果能收攏民心,招徠流民,開荒戰備,我想兩年之後我們東山軍一定能發展壯大。”

“萬一兩年之後滿酋主力移至江南,我軍又當作何打算?”朱光昭插嘴道。

“到那個時候,清兵恐怕已經吃不下我們了吧!哈哈哈!”李輝仰天大笑。

他這樣笑也是有理由的,現在生產火藥的工匠已經培訓出三十多熟練工,按照李輝所規劃的分工生產,每天生產火藥達五十餘斤,還在準備擴大生產,石灰窯也實現了規模化生產,不但很多當地人買來蓋房子,更多的商人將這些用貝殼燒製的優質石灰運送到大江南北,獲利甚多。

在李輝的建議下,這些商人們組成了商隊,集中資金進行貨物販運,一來二去基本資金逐漸擴大,而李輝的股份在其中佔據相當大一部分,一個掛靠於地方割據勢力的商業集團正在逐漸形成。

李輝還想著成立董事會,便於控制商隊,但是時間太過匆忙,還沒來得及實施。

在商隊的帶動下,很多被剝奪了土地的地主們將窯藏的銀子拿出來投入到商隊中來獲取紅利,用銀子買地的可能基本上不存在了,只好將銀子投到其他地方,要不然只能放在地底下爛掉,聽說銀子埋藏久了還會跑掉,這種傳言讓這些資本擁有者們很是恐懼,倒不如拿出來做點事了。

“滿清推行的政策是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的,相比於他們,我們有一樣制勝的法寶。”李輝笑著對朱光昭說道。

“那是什麼?”

“開明。”李輝把手拍在那石灰修築的邊牆上,“我們所做的適應整個社會和百姓的需要,而他們推行的努力政策不得人心,早晚會自食惡果,還會被歷史扔進垃圾堆。這就是例證!”

“邊牆,嗯,邊牆。”朱光昭若有所思的拍怕石灰牆,“我相信我們會勝利的。”

夕陽西下,漫天的紅霞將漂浮的朵朵白雲映成火紅的顏色,在太陽昇起的東方,一輪彎月正在冉冉升起。

黑沉沉的夜幕慢慢侵據了整個天空,在海天一線,光明與黑暗交錯的地方,一面繡著“李”字的大旗正在迎著寒風獵獵飄揚

華夏一族,最重春節,又名“除夕“、”守歲”等。乃於仲春之始,萬物復甦之日,家家掛紅燈,貼春聯,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