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擋明軍進入浙江。經此抽調,浙江防守除個別重地外,卻是更顯空虛。
綿亙在浙、閩茫茫群山之間的仙霞嶺,在一千多年前,因黃巢起義軍入閩,沿仙霞嶺開山伐道七百餘里,成為著名的仙霞古道。並設仙霞關、楓嶺關等九處,仙霞關更被譽為“東南鎖鑰”、“八閩咽喉”。有文字記載:“仙霞天險,僅容一馬。至關,嶺益陡峻。拾級而升,駕閣凌虛。登臨奇曠,蹊徑回曲,步步皆險。函關劍閣,彷彿可擬,誠天設之雄關也。”
而福鼎分水關則建於五代“開閩王”王審知時,為確保閩地安全,以御吳越。也是形勢險要,號稱“閩東北門戶”,為兵家必爭之地。
但對於明軍來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仙霞關和險要的分水關已經不是入浙的必經通路。有水師之助,大可以由海上迂迴,繞背險關之後,直入浙江。若是如此作戰,扼守仙霞關和分水關的清軍腹背受敵,不戰自亂。
“奪關扼守,威脅江浙。組建西路,候令入贛。”
魏王馬寶反覆讀了幾遍,將信件遞給吳三省,皺起眉頭,趴在了地圖之上仔細研究。
“威脅江浙,而不是進取江浙。候令入贛,殿下欲攻江西?”吳三省又一遍加以確認,也有些迷惑。
馬寶嗯了一聲,在地圖上研究了半晌才抬起頭,猜測著說道:“北牽西攻,殿下欲把江浙放到最後,是要待敵軍齊聚,一舉殲之?還是要兵指長江,與友軍會師後再合力東下,直取南京?”
吳三省不敢輕易作答,也在地圖上比劃研究,然後望著馬寶,試探著說道:“王爺所猜皆有道理,或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