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1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蝴蝶的出走

“嗯,光聽說是高頭大馬了,不知是個什麼樣子。”高得捷遞給胡國柱一碗熱湯,停頓了一下,說道:“不管是大馬小馬,騎兵是肯定要擴大的。韃虜。東虜,沒有十萬鐵騎怕是制不住他們。”

“文景之治數十年,國家從連四匹同一顏色的馬都找不齊,到擁有數十萬匹,才有了衛青、霍去病的史載功績。”胡國柱邊思索邊說道:“現在的形勢比西漢時強很多,但要有十萬鐵騎,怕也要等上數年方可。”

世人皆知漢武帝反擊匈奴大獲全勝,亦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卻不知其的底氣是祖上兩代皇帝的苦忍積累,臥薪嚐膽。沒有物資。沒有戰馬,拿什麼深入大漠,拿什麼封狼居胥。

拿西漢與現在的明朝相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人口、疆域、生產力,還是領導人的水平,明朝要恢復強國風範的時間都要大大縮減。但胡國柱所說的也有道理。騎兵的素質,戰馬的來源,這不象步兵,發支槍,練上幾個月就行。

“若是能得一產馬之地。或許可縮短時間。”高得捷停頓了一下,猜測著說道:“西北,嗯,晉王所率兵團亦是實力強大,沒準能取河套,從此解決中原缺馬之患。”

一直以來中原王朝的最重要馬產地就是在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其中河西走廊因地廣人稀且多由外族統治,又以富饒的河套地區為重。河套地區一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寧夏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以現在的地理劃分來說分屬寧夏、內蒙古、陝西。

雖中國之大,卻只有河套平原地區是中原王朝能控制的理想馬產地,河套地處西北,水草豐美、氣候冷涼能牧好馬,卻又由於黃河灌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能植農桑,適合農耕為業的漢民族在這裡生存繁衍,能靠本地的產出維持大規模駐軍。而河西走廊和蒙古高原雖然也能產馬,但氣候嚴酷,水少沙大,漢民族難以生存,大軍也沒法長期駐紮。

而在歷史上看,中原王朝得到了河套地區,中原王朝的騎兵就會強大,就能橫掃大漠,而一旦失去了河套地區,中原王朝其他地區的馬場無法承受大量的騎兵需要,騎兵的數量就會顯著減少變弱。

在明初,大明王朝也是佔領了河套地區的。而明初的大明鐵騎也確實很強悍。徐達北征蒙古將蒙古打成了韃靼、瓦拉和朵顏三部,明成祖北伐韃靼打到斡難河邊。但到了後來韃靼達延汗逐漸強大,明朝因為內部而逐漸積弱,在成化到隆慶朝前後將這塊土地給搶去了,而明朝的騎兵也因為失去了這塊重要產馬地而一蹶不振,自隆慶以降少有強大的騎兵部隊。

胡國柱對此也深以為然。即便是不能收復河套地區,將此作為買馬的重要商路,也是相當有利的。河套西接青海甘肅,北連蒙古,中原王朝歷來在此設立馬市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易馬匹。唐朝中期以前是以絲綢易馬,唐朝中葉以後是以茶葉易馬,川陝茶馬道是非常有名的。雖然現在透過四川也能和青藏地區少數民族交易馬匹,但馬匹貨物轉運不易,比不上河套貿易方便多矣。

其實還有一點,除了出馬,河套平原也號稱“人材健壯,強勇者多”。以古代的訓練水平和後勤供應水平大都無法承受從零開始訓練騎兵,都是直接招募西北和北方地區習慣騎馬的邊民稍加訓練直接成軍的。而河套平原歷來是出精兵悍將的地方,如隴西李廣、五原呂布,雁門張遼、府州折家將、種家將等,都是河套附近這塊出來的牛人。

但顯然,在東北、西北兩面用兵,確實是考驗朝廷的組織籌措能力,考驗領導人治理國家、順暢財政的能力。

(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四章 報應

風捲著雪花,狂暴地掃蕩著山野,搖撼著樹幹,並在光禿禿的樹梢上,怪聲地怒吼著、咆哮著,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馴順的奴隸,它可以任意的蹂躪他們,毀滅他們。:3w。

風雪中,一行人在艱難地跋涉著,攙扶著,拖抱著,象是隨時都會被吞沒。這正是範永斗的一家,跟著滿人倉惶北逃,這也是萬般無奈之舉,滿人不帶他們,新朝也要懲治他們,只能是死皮賴臉地一條道走到黑了。在蘇克薩哈等先行人馬之後,范家還有點積蓄,初時還能勉強度日。過了兩天,路越來越難走,氣候越來越寒冷,從撫寧退下來的清軍又趕上來,老實不客氣地對這些落在後面的漢人走狗們大肆劫掠一番後,揚長而去。

什麼貂裘、皮衣,什麼車輛騾馬,什麼金銀細軟,連稍有姿色的范家女眷也哭叫著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