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並不是挨宰,而是先不輕舉妄動。”楊衍鋒淡淡地解釋道:“牙山易守難攻。咱們可以據險而守,不舉旗,也不投降,清兵來了咱就打,他不來,咱就裝作沒事。”
顧應慧輕輕一拍大腿。說道:“這也是一步棋。咱們一邊準備抵抗;一邊給各地頭領送信,讓他們也做好準備。等待行動命令;一邊給朝廷送信兒,請朝廷相機支援。沿海地區安插的耳目和人手暫時不動。讓清軍以為咱們就躲在這牙山上不敢對敵。這樣,咱們既牽制了山東的清軍,又能在朝廷大軍登陸時,利用安插的人手接應。”
“緩兵計?”於七摸著鬍子思索了片刻,點頭道:“我覺得先不以牙山吸引清軍為好。不如讓崑崙山、招虎山、岠嵎山、鰲山的好漢先舉旗,吸引清軍的注意。”
顧應慧、楊衍鋒和李茂林心中清楚,於七是捨不得那富麗堂皇的莊院,若是讓清軍把牙山附近作為戰場,是被佔據,還是被摧毀,都會讓於七心痛不已。
“那棲霞城內的督標人馬怎麼處置?”於九心中不滿,但於七一發話,他也不敢反駁。
“雖然不過是三百多人,但離咱們這裡實在是太近了。”於七握緊了拳頭,近在咫尺啊,還都是騎兵,這個威脅需要解決,“顧大人,您看,是不是把這些清軍幹掉?”
顧應慧也覺得這個威脅需要解決,但弄得聲勢太大,卻又不是那麼合適。打進縣城,殺光督標人馬,這可就不是舉旗不舉旗的事情了。
“把他們引出城來,在外面解決掉。”楊衍鋒建議道:“縣城還讓那個狗官坐著,咱們先不攻進去。”
“嗯,拿下縣城造成的影響太大,確實有點問題。”顧應慧點頭贊同,“引出城來伏擊敵人,咱們的勝算更大。”
“那就容易了。”於七咬著牙說道:“那些清兵是個什麼德性?咱們派些人假扮強盜,劫掠近郊富戶,他們肯定會出來發財的。”
藉著剿匪輯盜的名義而大肆劫掠地方,是清軍慣用的手段。特別是對綠營官兵來說,這正是彌補餉銀不足的辦法。而對於官府來說,有油水的軍事行動,也不用什麼開拔銀,或者調拔太多的物資糧草。至於擾民不擾民,則不在考慮之內了。
“若是督標清兵盡出,有把握收拾掉他們嗎?”顧應慧忙於情報工作,軍事訓練一直交給楊衍鋒,初步計劃已定,他便要確認是否能夠取勝。
“伏擊應該是可以。”楊衍鋒說得謹慎,畢竟新兵還未經歷戰陣,他也不敢說得太滿。
“那咱們就這麼定了?”於七客氣地向顧應慧徵詢著最後的決定,“我再召集莊上的好漢,便更是萬無一失了。”
“那就以這個思路制定計劃吧!”顧應慧用眼角微不可察地掃了於九、於十,一股淡淡的隱憂浮上了心頭。
皇上的脾氣稟性,他是知道的,於九、於十這樣的草莽,如果不違法亂紀,還能夠被容忍。若還是以往的江湖習氣,擾民害民,恐怕連於七都要受到牽累。唉,自己做到仁至義盡,暗地裡提點於七幾句吧!(未完待續)
第十九章 緬甸,山東
當山東的情報被迅速送到國安部,並且呈到朱永興桌案上的時候,他正在為緬甸不肯釋放永曆君臣而與兵部官員們商議對策。
兵部暫時未設尚書,便由參謀總部的吳三桂和皮熊為主官,對於朱永興打算向緬甸用兵,吳三桂是持反對意見。
“陛下,北伐在即,再向緬甸用兵,恐怕有牽扯精力之嫌。待我軍再獲大勝,兵威日壯,緬甸葺爾小國,豈敢抗拒?能收不戰而勝之效,又何必深入蠻荒?而且,參謀部早有計劃,若要用兵,亦要在霜降瘴息之後。”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桌案上鄭昭仁送來的情報,說道:“朕亦不想大舉用兵,你們看過這情報,覺得如何?”
“緬甸內部分歧,強硬派和求和派勢均力敵。”皮熊思索著說道:“緬王莽達之弟莽白是強硬派,要帶兵由南經阿瓦於滇緬邊境駐紮。”
“微臣的意思是加強戒備,不擅啟邊釁。”吳三桂謹慎地說道:“增派援軍也最好以滇省為主,其他的部隊不作調動。”
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這個莽白未必是強硬派,其要帶兵過境阿瓦,恐怕不是要抵擋我軍,卻是要奪取王位。”
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歷史的事件中尋找蛛絲螞跡,從而得出與別人不同的意見,這是朱永興最擅長的。緬甸政變,正是因為在是否交出永曆君臣的問題上,朝臣紛爭,給了莽白以機會,讓他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援。相對於固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