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如此,明朝沿長城設定軍事防線,以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全。從最東面的遼東鎮至最西面的甘肅鎮,共有九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九個軍事重鎮分別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能夠看出,明朝針對蒙古的主要重鎮便有八個,除了遼東鎮以外。而在西北,便有五六個之多。可以說,滿清崛起靠的是統一的指揮和力量,蒙古則因為沒有統一政權而缺乏角逐中原的資本。
但勿庸置疑的是,西北必須要有重兵駐防,要有機動的騎兵部隊,更要有名將指揮。其實從進取甘陝的戰略上,便知道與蒙古諸部的直接接觸已經在所難免。為敵,為友,這不光涉及到軍事,還有政治、經濟的關係。
也正如李定國所說的,朱永興把東北、西北作為將來的兩個主要戰略方向。在別人看來,或許這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卻不是如此,東北和西北曾形成了槓桿,此起彼落。
在歷史上,因為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便產生了極嚴重後果。首先。噶爾丹出兵,是從背後向正在抗擊俄國侵略的蒙古人民猛砍一刀,使他們陷入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不利地位。其次,噶爾丹佔領漠北後,參加尼布楚談判的清朝使團不得不中途撤回,影響了清政府在談判中的實力地位。使清廷作出在談判中對俄國作重大讓步的決策。
也就是說,在某些史書上吹捧的所謂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最少是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使得西伯利亞那片遼闊富饒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親民族從此成為了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