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對上了目光,雖無言語,卻能透過淺淺一笑,情義兩心知。
前面不遠就是老街,滇省和安南的主要接合點,有紅河這條運輸線在,朱永興已經決定把指揮部設在這裡。既能照顧安南佔領區,又能兼顧到元江。
汝陽王馬寶作為總指揮,已經先行來到了老街。而元江小參謀團的敘國公馬惟興則奉命返回,他在向朱永興做完彙報告後,將趕赴安沛坐鎮,領兵防備安南鄭氏。
已經是八月中旬,離計劃中九、十月份的元江起事及滇西反攻,只剩下不足兩個月,時間相當緊。
朱永興一到老街,便把隨隊的一些明軍派至元江,並攜有少地雷、手榴彈。這些明軍官兵將作為第二批教官,到達元江後馬上投入到訓練土兵熟悉新武器的工作當中。
敘國公馬惟興則向朱永興彙報了元江的具體準備情況,以及那嵩聯絡南明降清將領和各土司的最新進展,還有小參謀部所制定的粗略計劃。
降清總兵孫應鬥、賴世勳、高應鳳,延長伯朱養恩,石屏總兵許名臣,土官龍讚揚。這些名字朱永興是有印象的,史有記載,確實是元江起義時所參與的人員。這說明元江起事的程序並沒有完全脫離歷史的軌跡,或者說是變化得不大。另外一些人名,朱永興則顯得比較陌生,比如許甲貴、馬秉忠等。
“元江那氏本就財雄勢大,又有殿下支援,降清將領及各土司皆有歸附反正之心,一旦起事,必然雲起響應”
朱永興淡淡一笑,討伐安南的成功,無疑會在迤東地區造成影響。明軍在後支援,自己這個宗室留守也可頒印封賞,這當然會給元江那嵩的四下聯絡帶來了有利的條件。
“那嵩總督慷慨濟民,治下百姓極為擁戴,已召集數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