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殘餘在南海艦隊的逐次打擊下或逃或滅,南海控制權遂掌握在明軍和鄭家手中。等到廣州光復,南海艦隊便開始重點打擊瓊州的清軍,已經殘破的崖州協水師、海口水師營接連被消滅,瓊州象一顆剝開的熟雞蛋袒露在明軍面前。
瓊州清軍最高軍事長官是鎮總兵,屬外海水師管轄,有水陸共七營,守兵約八千名,且多為南明降兵及新招的綠營兵,戰力不強。喪失了水師,瓊州可謂是處處要防,卻又處處難防。這些點兵力分防十二汛,十六處炮臺,沿邊墩臺五十四所,在戰時是遠遠不足的。
廣州被克,尚逆授首,明軍水師的炮轟打擊,海軍陸戰隊在海口登陸,使瓊州的清軍惶恐不安,軍心渙散。廣州降將吳啟鎮趁機前往宣讀朱永興的赦免諭令,成功招撫了數千清軍,瓊州輕取。
按照兵力和裝備情況的比較,攻打瓊州並不會費太大的力氣,但招撫成功,依然令朱永興感到滿意。這樣一來,廣州外圍雖然尚未形成穩固的防禦圈,卻有了一個較穩妥的退身之路。
而且,瓊州不比臺灣的荒僻,開發得較早,幾乎不用什麼投入,便能為國戰提供錢糧物資。就象現在攻掠廣東,佔領的地區大多府庫充盈,支應了明軍所需的大部分糧秣。這與在滇省、廣西,已經是大大不同。
明年便能全部停止進口糧食了,朱永興做出了樂觀的估計。四川是需要調拔糧食的大戶,廣西也需要一些,滇省能夠自給自足便達到標準,剩下的安南、湄河省、廣東、瓊州都肯定能夠糧食出超,做到收支大平衡。
停止外購糧食,便能節省下很多資金。而土地的逐漸增多,便可以鼓勵並引導經濟作物種植,象茶樹、甘蔗、藥材、棉花等,用於海貿,又是一大筆的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