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出現,明軍將領狐疑猜測,不知道清軍在搞什麼鬼。
俗話說:龍多旱,人多亂。楊彥迪等人沒有想到,港內的清軍水師正應了這句俗話,行動遲緩得令人生疑。
清軍的廣東水師在艦船總數上雖然超過四百,但能堪海戰的卻不到三百,再加上碣石蘇利藉故拖延,以及各營留守駐地的,港內集結的艦船數量只有一百八十三艘。嗯,現在能作戰的應該只有一百三十艘左右了。
而這並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這些艦船分屬於各個水營,雖然許龍官職最高,總兵加都督銜,屬下水師也最有戰鬥力,但在實際上,卻缺少總指揮這個名義。
督標水師轄管著水師營、四會營、新會營;惠州副將轄香山協左、右營,順德協左、右營,大鵬協左、右營,赤溪協左、右營,清遠右營、廣海寨營、永靖營等;另有“地方部隊”南澳鎮右營(左營屬福建),澄海協,海門營,達豪營,碣石鎮標三營,平海營,歸善城守營,潮州鎮標三營,饒平鎮標三營,黃岡協左、右營,高廉鎮轄陽江營、電白營、碣州營、東山營等。
夠多夠亂吧!正因為如此,許龍提出的火攻戰法雖然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但具體到細節,卻是爭吵不休。該從哪部抽調船隻改成火船;火船戰術如果成功,各部出港突圍的順序;突圍之後是與明軍艦隊繼續作戰,還是在某地集結後再圖反攻
涉及到所部實力的消漲,甚至是生死存亡;又擔心先突圍會遭到沉重打擊,後突圍則得不到已脫離險境的友軍的回身支援各部將領心思各異,想法不同。特別是很多軍官出身於海寇,只為自己打算。他們一會